第546章 三位先生(1 / 1)

天空白雪飘零,银霜遍地,大寒后江南省临安市迎来的入冬后的第三场雪。

临安市,逝大。

高分子实验室里,郑弓虽教授正带着五个博士生当下手做着高分子相关的实验。

虽是暑假,但对郑弓虽而言,科研是没有寒暑假的,而五个博士生都是自愿留下来学习的,能得到郑弓虽这样的顶尖大牛亲自教习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做为华国高分子领域的顶尖学者,世界前三的高分子领域的专家,郑弓虽的能力。其能力自是毋庸置疑。

他是92年至94年脚盘鸡京都大学华国和脚盘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94年至95年的时候他被聘为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留学期间和之国人对他百番示好,不惜高薪请他留校任教,许他独立实验室,但他毅然拒绝回到当时科研条件远远不及和之国的华国。

“米国人给钱老许下的条件比我优厚百倍,他还是回到了当时比米国科研条件差了无数倍的华国。”

“我不能和钱老相比,现在华国的条件比之当初要强上一百倍不止,我要留在脚盘鸡不回去,我都看不起我自己。”m.bīQikμ.ИěΤ

95年的盛夏,郑弓虽回到自己的母校浙大任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四年后的99年后,他已经是浙大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兼博士生导师。

理科看实际成绩,郑弓虽以四十岁之龄有如此成就,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后台,而完全是那强大的专业技术成绩堆出来的。

不过在逝大,比他的学术研究更让人印像深刻的是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讲能力,专业演讲人员能讲一个小时已经是顶尖,而他能一讲就是两三小时,完全脱稿的牛人。

在逝大弓虽哥的演讲场场爆满,演讲过程中掌声雷鸣,他的言辞犀利慷慨激昂,说事情往往一语中的,有时又喜剑走偏锋,让人听之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