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媳妇儿,五花肉别红烧了,我想吃白切蕉蒜子酱油的(1 / 3)

清北和陈生有仇吗?

没有。

只是并不喜欢这个华国最著名的高校的作风,当然这事要说怪也不能说全怪清北。

在陈生看来清北的问题不仅仅是风气的问题,而是其所设计的教育目标本身就有问题。

清北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注重培养金融系的人才,但8、90年代未00年代甚至于10年代,华国因为金融体系的问题,对金融的人才需求其实并不多。

哪里的金融人才需求多。

米国。

没错,从华国学了金融系的清北学子最终只能选择去米国就业,因为华国不需要那么多的金融人才。x33

这是人才培养超出发展需求引起的问题,当然这仅是清北的问题之一。

那华国高校就没有去国外留学然后为外国效力的学生吗?

当然有,别的高校同样的学生毕业跑国外去就业工作甚至移民的,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少,甚至于连华科院都有一堆人移民国外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高校,就清北那么不受普通老百姓待见呢?

可能是别的学校确实有不少学生在国外效力,但和清北不同的是这些学校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学习o米风,没有学咪咪眼,没有学全英语教育这套。

更没有以那数量庞大的清北移民团为荣。

一流大学的学生交的学费,和他们所能享受到的教育(参考国外一流大学几十万的学费),是远远不够的。

不够的部分都是国家在补贴,特别是像清北这种华国最顶尖的高校,每年光补贴就有数亿(未来七八十亿上百亿)。

然而从1979年至2019年四十年间,光是加州龟谷就有将近两万名清北毕业生在此工作,最终移民。

清北每一年出国深造率高达60以上,但学成归来的只有20,这都是有统计的,很多人更愿意留在国外为外国效力。

“即使在国外混的再差,也不愿回国,这就是清北的校风,其实不仅仅清北如此,或者说这是我们整个社会风气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本该服务于国内,为华国的经济转型服务,然而大部份并不是,很多都是在为外国培养人才。”

“华国的名校,每年占有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是其他学校的十倍甚至百倍,却成为国外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他国做衣裳。”

四十几年间米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院华人院士共约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