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五十年代的悲惨母亲(9)(2 / 3)

大伙儿本来也没当回事儿,就当看个西洋景,毕竟这孩子也是怪可怜的。

有人还觉得林阮太宠孩子了,但收割时他们就不这么想了。

这明显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这沉甸甸的稻穗就是证明!

果然,打完谷子之后一称,好家伙,比别家的稻子每亩多产了二百斤。ъìQυGΕtV.net

二百斤啊!

这时候的人们因为吃的油水少,饭量都特别大。

可就算是这样两百斤也是一个成年人几个月的口粮了。

之前大伙儿都是一起上工一起下工的,也没见林阮有啥特别的啊!

难道就因为林阮家在稻田里养了鸭子?

村民们想的没错,就是这传承了几百年的稻田养鸭法起的作用。

稻田里养鸭子,鸭子不仅能吃掉稻田里的杂草虫子,还会为土地松土,同时还会将鸭粪留在稻田里当肥料,这是一整套的封闭循环系统。

这种在华国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种养方法,却在近代的农业革命中没落了。

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华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华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被西方“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全盘否定,东方传统的农耕形势被认为是落后的糟粕,再加上国内各种大聪明的瞎指挥,传承了几百年的农耕技术就这样被逐步的瓦解了。

村里的老人不懂什么是封闭循环系统,但稻鸭共生的法子他们是知道的呀!

但他们被西方发达国家嫌弃否定惯了,使的他们的骨子里都带着股不自信与自卑,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是否定多与肯定。

如今看来他们是一叶障目了,狭隘了!

林阮唤醒了村民们对传统的稻田养鸭法的热情,却不知道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苞谷成熟了!

村民们看着又长又粗的苞谷都跃跃欲试。

大伙儿都以为这产量翻一番也就顶天了。

没想到晒干了一称,一亩地足有七百五十斤。

七百五十斤啊,这是啥概念?

现在人可能不觉得有啥,相比于后世玉米两三千斤亩产,还会觉得这产量太少了。

但这是五十年代啊!

没有肥料,没有农药,只靠一些农家肥,剩下就是靠天吃饭了。

相比于五十年代农村普遍玉米二百斤的亩产,这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