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马家危局(5)(1 / 3)

马谡别传 高瞻非 1082 字 8个月前

刘备其实还是非常看好马谡的,所以,在马良阵亡以后,对他儿子马秉的封赏还是很丰厚的。

刘备临死前,给马谡留下“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语,是不想让诸葛亮把马谡纳为心腹。

知道这个评语的人并不多,只有同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和李严二人。

而李严为了给诸葛亮添堵,暗中派人把这事传扬出去,蜀汉官场,差不多尽人皆知。

帝王之术,从来都是制衡!

刘备起事之初,就经常在关羽、张飞之间玩平衡,让他们进行有序的良性竞争,虽然手法比较稚嫩,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诸葛亮的投效以后,他又转而在关张二人和诸葛亮之间,制造了文武之间的制衡。

庞统投到刘备帐下以后,刘备的制衡之术更上一层楼!

刘备牢牢地把握住元老系和荆州系官员之间的平衡,有意让庞统和诸葛亮分别统领军事和政事,让他们两个分庭抗礼,达到文武相互制衡的目的。

庞统阵亡以后,刘备又用法正取代庞统,一手打造了荆州系与益州系官员之间的相互制衡。

法正病故后,刘备来不及给诸葛亮制造一个旗鼓相当的制衡对手,就匆匆与孙权开战了。

夷陵之战大败,刘备败退到白帝城以后,并没有返回成都,而是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

看似刘备是在为反攻荆州作准备,实际上,也是刘备精心选定李严,用来制衡诸葛亮。

刘备病故后,按照刘备遗旨,刘禅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封武乡侯,假节,统领全国政事。

任命李严为中都护,封都乡侯,假节,统领内外军事。

刘备留下的安排,诸葛亮和李严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的,正常情况下,李严和诸葛亮会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但李严就职以后,心思全用在如何壮大李氏家族上,在江州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谋取私利,只搞些小恩小惠拉拢当地世家,只想平稳处世求名,全然不忧虑国家大事。反观诸葛亮,尽职尽责,公正严明,以身作则,把整个西川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夜不闭户。

国内多次出现叛乱,李严作为总管内外军事的中都护,不但不想着如何平定叛乱,反而在这关键时刻不闻不问,想要拿捏诸葛亮一把。

诸葛亮心思慎密,对李严的小动作视而不见,并没有拿李严的失职说事,而是将计就计,自己亲自统军出征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