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回 修道之旨(1 / 4)

至尊曲 王昭之 1390 字 9个月前

丘山真人认为修道之旨的第三条是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一是自然而然,不假人为。

譬如做善事要无心的去做而不是执着的去做,刻意的去做对修行者是有害。人们应该顺天行事,天人合一,《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才符合大道的本体。

其以是因人而异,效念不一。

人们修行过程当中可能以心境去做善事,那就要心境合一,可能每个人层次都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慧根不同,有的人前世是仙道来转世的,有的人是修道者转这一世,有的是畜牲道转过来的。ωωw.Bǐqυgétν.net

学习的能力就不同,悟力也不一样。心境不同,感应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例如同门师兄弟,师尊传授每个人的功法是一样,可是每个人的修为就不一样。

自然就是静,“道法自然,静者得之”。能常清常静天地悉皆归,那么就与道合真。《阴符经》里面讲“自然之道,静。大道至简至易”,所以说是静者得之。

四是自行修练,无量渡人。

吊挂里面“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这些都是在讲内丹功法,或是外丹功法。

这金鼎就是外丹转入内丹的时候,外丹用的一个术语。

金鼎是外丹的炉顶,一轮光满太虚空是内丹功法里面的元神,灵光最后收发自如,要收回丹田的时候是一轮光满太虚空。

内丹的修练主张自渡渡人,“欲正人先正己”首先要先渡自己。

怎么渡?这是人们刚讲的,常做善事,以身示教,而不以言示教。

以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修为去渡化人。

这渡人首先要求个人先全心修练,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济于世,广渡有缘人。

一个人修行要众生受益,否则修行再好,不去积德不去行善,这会遭天谴的。

道藏《原始天尊无量上品妙经》曰:仙道未生无量度人。无量是最大最无私的去渡化有缘人,由这点想到汉钟离渡吕祖的时候,汉钟离问吕祖:“你什么时候成道?”

吕祖说:“我欲度尽众生后成道。”

吕祖便是吕洞宾,后来成了八仙之一。

五乃至道不繁,守中为要。

在大道面前,修道者一再强调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微。

太上老君道曰:“少则得,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