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富可敌国(1 / 3)

人间无为 中帝人 1236 字 9个月前

马速悄然进入到秘书省,借助一枚夜明珠的光照,将偌大的藏书阁审视了一番。年久失修,几乎无人管理,各种书籍毫无章法、凌乱不堪地堆放。

目测藏书数量,也远没有5万余册。显然大部分遭受了金人的抢夺,现仅是剩余的很少一部分。

虽意料之中,但还是深感遗憾。他很清楚,即使去光临金朝上京皇宫,也无法找齐北宋故宫原有的典籍。

顾不得清点,挥手将所有典籍,连同书架,一纸不剩,全都收入到空间。不甘心地仔细感知了一番,果然有惊喜。

马速在秘书省内不起眼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个暗室入口,这些年奇门遁甲学了不少,并不高明的机关很容易被破解。进入到暗室里,居然发现这里保存了全套道藏的经板,以及300余幅名画、字帖等。

这里面收藏的,大多是北宋时期的名人字画。在前世21世纪看来,北宋的名家字画,有不少珍品,甚至有不少传世之作。但在北宋皇宫里,只能是不错的作品,所以才收藏在秘书省内,而非皇帝专门的珍宝藏馆里。x33

宋代大家们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

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其中一位著名人物,就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书法在学黄庭坚、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马速一边收取着这个密室里的所有藏品,一边回忆着前世关于北宋时期字画方面的资料。对比着密室里的藏品,感觉完全是捡了一个超级大漏。

看着空空如也的前国家图书馆,马速意犹未尽。难得来参观一下故宫,再深度“游览”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