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栎阳决战(1 / 3)

李耳向东而去,却并没有抛弃周天子,而是来到了洛邑,见到了割据洛邑的东方青。

不知他与东方青说了些什么,东方青竟然对其惊为天人,执意拉着自己的儿子拜其为师。

李耳没有推辞,左右不过是多一个牵牛绳的童子而已。

而就在李耳离开之后,东方青竟然率领麾下的精锐倾巢而出,直接赶往函谷关进行增援。

天子六军之中,东军常年与商国交战,所面临的敌人实力最强,东军的战斗力自然也就更强一些。

当这支军队赶到函谷关的时候,直接便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函谷关。

而此时的栎阳城外,秦国的使者已经抵达了巴尔干的帅帐,方才一见面,便直截了当的开口说道:“秦晋两国之君,欲与猃狄会战于栎阳,不知将军可敢一战?”

巴尔干是一个能够威胁猃狄王位的勇士,都已经知道犬戎入侵的消息了,又怎么会看不懂猃狄王的算计?

他早就有意尽快结束战争回到猃狄,又怎么会拒绝正面决战?

于是,明知道这么做会搅乱猃狄王的计划,他依旧装作不知情,直接满口答应了下来。

而等到秦国的使者回到栎阳之后,巴尔干立即开始整顿军备,做好了与秦晋两国决战的准备。

第二日一早,猃狄主动退兵二十里,挑选了一处空旷的平原作为战场。

这里的地形对于猃狄骑兵最为有利,但同样的,也十分利于秦国的重甲骑兵。

重甲骑兵拥有略逊于战车的冲击力,略强于战车的机动力,远胜于猃狄轻骑兵的防御力。

只是他比轻骑更加笨重,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

所以在排兵布阵之后,巴尔干便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等到双方各自排列整齐,随着悠扬的号角之声响起,秦国的铁骑却并没有率先发起冲锋,而是远远的隐藏在联军密集的旗帜后面。

而铁甲骑兵不出,巴尔干便始终是如噎在喉,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

眼看着步兵护卫着晋国的战车缓缓靠近,巴尔干扬起了自己的手,随即下达了后退的命令。

而随着猃狄骑兵的后撤,秦晋两国的军队始终维持着阵型,丝毫也没有改变推进的速度。

猃狄的骑兵一退再退,虽然避免了不利的战局,却也影响了猃狄骑兵的士气。

相比较于睿智的巴尔干,猃狄的普通将领就不是那么聪明了。

随着巴尔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