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净天地神咒(1 / 5)

在倭国,神社这种东西是很常见的,毕竟倭国人什么东西都能当神灵供起来。

不说那些原本就乱七八糟的各种神灵,就算是一个用了一百年的破碗之类的玩意,倭国人也会给其冠上神名,供奉起来,美其名曰付丧神。

然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物件年深日久,因为长时间的和人在一起,沾染了一些人的气息,成精了而已。

由此可知,倭国所谓的八百万神灵都是些什么货色,而倭国上上下下到底能有多少神社了。

这些神社,大的能占山为王,后世倭国的国家象征富士山就是富士山本宫浅间神社的私产,倭国**必须每年花费天价的租金来租借。

至于说小的神社,可能也就是路边有个给神灵遮风避雨的小神龛,然后门口立一个鸟居表示这是神灵居所,也就齐活了。

这种小神社甚至没有神职人员,只有信徒来进行日常的维护清扫,除了供奉的神主牌位和容纳牌位的神龛之外,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此刻朱瞻埈面前的这座神社则中规中矩,谈不上有多么豪华,但也算是该有的都有,有着仿照唐代建筑式样修建的倭风建筑,朱漆的大红色鸟居看着也像那么回事。

不过在朱瞻埈的眼里,这难免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毕竟,唐代建筑讲究的是一個堂皇大气,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建筑内部空间来说,都显得很大气恢弘,无论是飞檐斗拱的房顶,还是支撑整个建筑的立柱,都给人以一种高和大的感觉。

但学习唐代建筑风格,却又学的不那么像的倭国建筑嘛……就显得很不伦不类了。

想要学习唐代那种大气恢弘的风格,把飞檐斗拱倒是学了个大差不差,造的确实不小。

可要是真的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所谓倭国的沿袭唐朝风格的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发育不良头重脚轻的畸形儿。

至于二者之间的内部结构更是天差地远,唐代建筑靠的是飞檐斗拱加立柱的方式来承重,而倭国则采用的是小屋组加化妆垂木来模仿唐代建筑的风格。

所谓小屋组,就是学不来中式精妙的抬梁结构,于是就只能用自己的笨方法在屋顶里面加更多的支撑,从而达到修造出一个巨大屋顶的目的。

也正是托这项技术的福,倭人能把建筑物的屋顶造的非常大了,但巨大的屋顶带来的是内部需要被塞满的支撑柱和横梁,造成了外面看起来空间巨大的建筑,内部其实相当的低矮。

说的再直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