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谁跑泰晤士河冲浪去了(1 / 3)

斯塔克大厦顶层,向前和托尼站在投影台边各自忙碌;随着一道道数据指令输入,一个可视图形化的数据模型逐渐完善。

两人一边忙碌,一边交谈。

“各地天文机构的数据已经汇总完成了。过去三个星期,也就是里德他们遭遇射线风暴之后,北半球几乎每个天文机构都陆续观测到射线突然加速、加强的现象——每天都有。”

“也就是说,理查兹他们只是运气不好,碰上了最密集的一波射线暴;天文机构的意见?他们得出结论了吗?”

“没有。”向前说,“这些观测结果十分零散,很多天文机构以为是偶发现象,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才好做出判断。”

过了许久,当最后结果随着模型计算完成,两个花花公子都是面色凝重。

投影台上方,计算结果被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显现了出来。一道代表作用力方向的平滑曲线从太阳系外向内延伸,直指地球。

“你怎么看?”托尼问。

“我看到的和你看到的不是一样吗?”向前回答。

“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自然因素,还是……”

“根据射线受力和射入地球大气层角度推算,作用力方向和地球自转轴呈相对固定角度,夹角变化在01度以内——什么样的自然因素会如此精确地标记地球?”向前说。

托尼闭口不答。

三个星期时间,不说太阳系在银河的整体运动距离,只说太阳系内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都已经运动了超过五千万公里,可那个未知的作用力依然“矢志不移”地指向地球;甚至更准确点说,是指向地球的北半球。

而且,太阳系里,不说太阳是大家长,地球的大小在行星中都只能算小个头;如果真是某种巧合下自然形成的作用力,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被太阳的引力捕获,怎么会直奔地球而来?

“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作用力的规律性更加明显;瞧这个……”

向前调出了一段汇总后的监测数据;那是他和托尼将北半球所有能够得到的天文数据合并起来编列的图表。对每个天文机构来说显得十分零散的数据,汇总之后就能看到清晰的规律性。

作用力的施力过程并不是持续性,而是呈固定节奏的间歇性。

托尼瞄了一眼:图表上,作用力每次为射线加速的时间间隔为十七分钟二十六秒,分毫不差。

“所以,你觉得这会是一个威胁吗?”托尼伸手将数据模型放大,“根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