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当年祸事(1 / 3)

叶灵听二堂兄叶起继续叙说。

那日,叶起在初步确认了,玉佩是属于自家那位丢失的叔父的。

便一边安排当铺掌柜的,暗地在周边村镇,打听寻找那个当玉佩的小姑**消息;

一边,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

老太师叶襄,拿到玉佩,便已经泪流满面了。

他怎能认不出来呢?

这是他亲自选料交给工匠雕刻的啊。

选料的时候,力求与大儿子叶修然的玉佩同种同色,雕刻着同样的纹饰。

只不过,玉佩上雕刻的字,不同。

这一只“浩”字玉佩,可不就是当年送给小儿子叶修浩的那只吗?

再加上,叶起的父亲叶修然,将自己的玉佩和收回来的这只玉佩,也做了对比,更加证实了,玉佩的真实性。

可是,因为叶修浩人还没有找到,家人都不敢将此消息告知老夫人安氏。

生怕,好不容易,将小儿子丢失的事情,强压在心底几十年了,冷不丁的勾起来,让老人提起了希望。

万一有差池,找不到本人,老人如何能受得了,甚至担心提着的那口气,泄了。

可谓是,希望越大,失望便越是大啊。ωωw.Bǐqυgétν.net

想当年,小儿子叶修浩,是在叶襄三十五时,才出生的。与大儿子叶修然相差了十岁。

可想而知,家人对小儿子的极尽宠爱。

那一年,还是先帝时期,叶襄刚刚荣升吏部尚书,中年又得一子,可谓是人生得意。

谁能知道,四年后的那年上元节,家人带着孩子一同去凑热闹、看花灯。

遭遇人贩子趁着热闹,制造混乱,偷孩子、抢孩子。

等家人站稳再寻找时,小小的叶修浩,早已不见了踪影。

那日,京城上元节,丢失了七八个孩子。

京兆尹紧急出动追查抓捕,最终只找回五个孩子,其中,却没有叶修浩。

人贩子不是一伙人,京兆尹只抓到了一伙,另一伙儿,却始终没有抓到。

叶修浩走失时,才四岁啊。

那么娇生惯养的小孩子,离开了家人,也不知道会落入什么狼窝里。

家人无比心痛和担忧,自家也派出不少的府兵去寻找,这么多年了,依然没有下落。

作为母亲的安氏,悔不当初,若是没有由着小儿子闹着要看花灯,兴许就不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