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天海大学(1 / 3)

休息了一夜之后,沈临风原地满血复活,带着林晓龙来到了天海大学。仍然是记忆中熟悉的风景,教学楼,又把他的青春勾回了学生时代。

八十年代的天海大学,漫长的红砖围墙尽头是两扇略显生锈的大铁门,围墙里头是青砖石瓦搭建成的房舍瓦屋,如果不是门口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天海大学四个字的话,单从校园外貌来说,跟任意车间工厂比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八十年代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x33

从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今,不过才9个年头,每年报考的考生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指数的形式继续攀升!

报考的人员社会成分尤为复杂,其中不乏知青、学生和有着大学梦的社会人士。

沈临风仍然记得当初刚到宿舍报道的那一天,一个八人间的宿舍里,竟然涵盖了从40岁到20岁的所有年龄段区间。

后来才知道,这位40岁的同学,人家是他们县里头一个万元户,他的创业事迹还上过当地的报纸,属于“明星百姓”。

足足差了一辈人,都可以叫叔叔伯伯的年纪,如今却跟你在一个学校里读书上课,在这个时代却是习以为常的情况,这就是八十年代大学的特色。

除了上课之外,沈临风对校园学生时代的感触并不深,校园爱情?抱歉,在目前这个注重学识的时代里仍是凤毛麟角。

人家都常说,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十倍、百倍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考大学,真的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念头来上学的,几乎人人怀揣着一颗修身治国齐天下的愿景从而刻苦学习知识。爱情?爱情哪有建设国家重要!

事实证明,往往只有真正纯粹的人才能干成真正的大事儿。但话分两头,什么事情都不能妄言绝对二字。

也有人试图通过在大学里卖弄风情和展现风姿,得到自己的心仪对象,为了求偶或者是脱离阶级而专注于搞对象,也是一种纯粹。

经常会在年代影视剧和电影里看到一些情节,下乡的知青为了生存,跟村里的女孩子结了婚,当恢复高考之后,他们这些群体就选择回京。

在上学的时候,会刻意去认识官宦家庭的女儿们,极尽一切可能去获得她们的芳心,于是乎,借着女孩家的势力安排好工作,鲤鱼跃过了龙门。x33

而在村里苦等郎君求学归来的村妹子们,往往盼来的只是一份离婚协议书,仅此而已。

曾经有一个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