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资本论的解读(1 / 3)

景阳冈武松打虎之前,路过三碗不过岗也不过才让店小二切了二三斤牛肉而已!

吃自助餐有一个很难受的尴尬点就是——很难吃回本钱来!众所周知,这肉品的价格是远远高过于菜品的。

想吃回本来,就得拼了命地吃肉!可肉的热量又极高,吃个几百克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极强的饱腹感,很难再吃下其他东西了。

因此,一个痛苦的死循环就诞生了。吃回本就得吃肉——吃肉就会很快吃饱。到最后,把自己撑了个半死,店家笑着数钱!

但你还会不服气,上次是我没有发挥好,这一回,我一定可以吃吹回本,又是尴尬的死循环……

自助餐的单人价格费用,不是盲目标价的。老话说得好,从南走到北,买家不如卖家精!如果做生意是为了赔钱的话,那做生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x33

远了不说,就拿教科书里经济大危机时,农场主集体往河里倒牛奶的例子来说吧!

城市里的居民吃不上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天都生活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去购买食品。而远处的农场里,农场主为了节省开支,开始屠杀自己家里的奶牛,把奶牛的尸体掩埋进土地里,又把牛奶倒入河里。一边是穷得吃不上饭的穷人,一边是自毁商品的农场主。

因此,很多人都会抨击的一个点就是——农场主们为什么不把多余的牛奶和牛肉拿出来送给穷人们来吃呢!宁可毁掉也不白送!真是万恶的资本家!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站在农场主的视角,其实,他们就很想这样吗?新鲜的牛奶和好不容易才养大的奶牛,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先不说牛奶了,就只说奶牛吧。光把一头奶牛从刚出生的小牛犊子养到能产奶下崽的时间和培养成本,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一头牛想要挣回来它本身的“培养费”,就地至少需要产十年以上的牛奶,才能打平其成本,十年之后才能是盈利!

牛奶卖不出去,就没有钱去给奶牛购买饲料,奶牛每天都得**料,草料,光是每天的餐饮开销,对于农场主来说,就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开支!

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只能把奶牛杀掉了!如果有人愿意来购买这些牛肉的话,那多少还能挽回一点点的成本。

你说捐掉?可以啊,反正都亏这么多了,不在乎捐出去,做点慈善,顺带着捞个美名,也挺好的。

但是有个条件,我这里的牛奶和奶牛肉,你得自己开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