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惊醒式发言(1 / 3)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警告!一句很多人都不爱听,也不想听,甚至充耳不闻的忠告!

你不种地,我也不种地,他也不种地,大家都把肩膀上的锄头扔下,集体进城打工,当吃工资的工人,那么请问,谁来种地呢?

不种地,粮食、蔬菜、瓜果从哪儿来呢?总不能凭空长出来吧!靠许愿嘛?要知道,城市是没有基础资源生成能力的!

“我们可以进口呀。从我们友好的国家进口粮食和蔬菜,这样的话,不也能供应我们的城市生活吗?”主持人的这番话,真的很想把她打上智力不够的标签!别说沈临风感到无语了,就连台上的三个专家也低头不语,为了掩饰尴尬,赵有田甚至擦起了眼镜。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口粮交给国外的,哪怕是跟这个国家的关系再好再亲密。”还得是沈临风,一个不在体制内的人,敢当着直播说这种话。

“这话说得在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诚不欺我。想当初,刚建国的时候,咱们跟苏联老大哥的关系,多亲密啊,各种援建,各种支援,甚至当时的学校里都开设了俄语课!”在幕后看着的王德发回想起过往,不由得感慨道。x33

“是啊,谁能想到呢,咱们当年跟老大哥那么好的关系,说掰就掰了,不仅闹了个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有兵戎相见。”

中苏决裂那会儿,杨铭山正值青壮年,是个棒小伙儿,对当时的历史记忆比较深刻,尤其是在东北珍宝岛的那场恶战,更是印象深刻。

记得当时,全国都开始备战动员了,二十啷当岁的他被县武装部征调当了民兵,还发了支枪呢!

村里分成了两拨人,青年壮劳力集体当民兵备战,妇孺老幼集体挖防空洞!据说躲在地底下,能够躲避**的轰击……

直到现在,有些村落和地方,仍保留着那个时期挖掘的防空洞遗址。

“这话说得在理,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的客观因素有很多,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吃过不少的亏,咱们国人的饭碗是坚决不能交到外国人手里的,万一闹个矛盾啥的,人家用粮食武器要要挟咱们怎么办?一斤粮食给你卖一两黄金,你买还是不买呢?所以说,国人的饭碗是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行!”

就连赵有田也为沈临风的这个论点持有支持态度,作为社会学教授,他深知一点,维持社会关系最稳定、最核心的要素只有一个——吃饱饭!

研究历朝历代的底层老百姓起义事件很容易得出一个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