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林菀缺乏安全感(1 / 3)

要说有钱,还得是港澳人啊!根据资料显示,可以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区普通人的人均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以上,白领等特殊行业的人均收入更是在5700美元以上!港区拥有着发达的金融业,是世界知名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同时又拥有着亚洲顶级的港口——维多利亚港。

要不然,港区怎么又被称呼为“亚洲四小龙”呢!金融+海运,构成了港区的基本经济模式,不仅是世界金融中心,更是世界海运枢纽。

而在同期,哪怕是内地最发达的沪市,人均收入也仅仅才1000美元出头而已,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至于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可见,经贸发达的港区对于内地老百姓的吸引力有多大了,哪怕是到港区刷盘子也能挣个上千美元!这真的不是开玩笑,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为了多挣点钱,一些穷苦的内地人常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仍是殖民地的港区去发展挣钱,哪怕是挂着“黑户”身份,整日里冒着被港警驱逐抓捕的风险,从事着本地人不爱干最低微,脏乱臭的行业,比如说洗盘子、捡**、掏厕所等等。而对于偷渡而来的内地人来说,只要能挣到钱,干什么都愿意!

没有什么比“穷”这个字更可怕的事情了!只要能摘掉穷帽子,什么苦都愿意吃!所以在港区,往往最能卷、最拼命的反而是外地人!

他们这种“背水一战”的人,想要扎根在港区生存的愿景比任何人都要强烈!王秀英就曾是这类人中的一员,他的运气很好,早早地从底层“突围”成功!并且一举迈入进了“高薪阶层”!他在港区明德望酒楼总店当二厨的月收入就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

而提拔成了金牛县分店主厨之后,薪资收入就又翻了一番,达到了2000美元,同时年底还有股份分红,因此,他的收入相当可观!

拿着港区的高薪,在物价低廉的内地小县城生存,再加上吃住都在酒楼里,没有房租的开销,所以,王秀英完全是一种“财务自由”的状态。

“如果觉得钱少的话,那就200!要不300?多少都行,您开个价吧!”王秀英甚至已经用上了“您”这个字的敬语。

开出一堂课一百块的价格,对旁人来说,可能是天价,但对于他而言,那就是九牛一毛身上的那个毛尖尖儿!就这样,他还担心沈临风拒绝呢!

“钱不是问题,都好说,这样吧,如果你有时间,每周末我都可以来一次这里,好好指导你一下做菜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