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经理的欣赏(1 / 3)

好啊,你这老小子,还真是油盐不进!沈临风轻蔑地瞥他一眼!

“王师傅说得没错,人活着就得吃饭,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吃饭也得讲究个吃法,有的人口重,偏咸口,有的人口辣,爱吃辣菜,甚至一道菜分在不同的地域就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吃法,正所谓千人千口,众口难调,就是这么个道理。而厨子做菜,也得顺应着潮流和地域特色从而调整饭菜的风格和调料的口感,与时俱进,随遇而安,随运而变。

”侃侃而谈的时候,沈临风的眼睛没有离开过砂锅。现在才是最关键的时刻,火候差一分,味道不入味,火候过一分,色香味损一半,甚至还会挥发出药材里本身自带的毒素,马虎不得。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手生或者技术不到家的厨师往往会把菜提前出锅。

宁可不入味,也不能让食客吃出个好歹来,万一出了事,搞不好整个职业生涯就会受到影响,王秀英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

一直在无限靠近成功,却又距离成功永远只差一步!形成了现在这种“半桶水”不上不下的风格。

“你是说,我们做饭的,还得考虑地区口味特色?我对这个观点并不认同!”王秀英听懂了沈临风的这番话的意思,但是却表示反驳。

“我是粤省人,我学的是粤菜,龙凤呈祥也是粤菜的一种,我作为粤菜的厨子,到鲁省地区来开酒楼,肯定是要把原汁原味的粤菜带过来的!我凭着好端端的粤菜不做,还得去融入鲁省当地人的口味特色的话,那岂不是不伦不类了?还丢了粤菜本身的特色!”

外地菜要保持原汁原味的风格呢,还是融入当地特色呢?这是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争议话题,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x33

“对,你说得不错,保留菜系本身原汁原味的特色,这个想法是没错,可是终究还是得考虑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尝鲜者居多呢,还是保持原有生活口感的人居多呢?”沈临风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让王秀英来解答,然而,王秀英回答不上来了。

“尝鲜的人固然多,可归根到底,就是图个新鲜罢了,对于餐馆来说,把这些人彻底转化成常客才是生存之本。毕竟,活命比什么都重要,环境各异,适者生存!开餐馆的也是如此,菜系特色固然重要,尊重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则是餐馆扎根其本土的重中之重!要学会放得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其地方特色之中。餐馆的生存之道是如此,可对于厨师则也是如此,会的要多,要全,要精!三样全都占,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