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王秀英的江湖(1 / 3)

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个孩子就能吃穷一个家庭,更别说,家里养着这么一个宛如熊一般壮硕的好大儿了!

家里又喜又愁,喜的是,儿子身子骨越来越壮实了,也不会生病了。愁的是,家里这么穷,那里能养得起他呢?五六十年代,大多数家里都穷的叮当响,他们家也不例外。长身体的孩子,最需要补充营养了,肉蛋奶这种稀罕物、奢侈品,这是有钱人家才能享受到的营养品,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就只能是米饭就着咸菜了,米饭营养少,为了获取足够多的养分,就只能拼了命的干饭!一顿能吃五大碗米饭!

才十五岁就已经这么能吃了,而且,还处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往后吃的还得更多!那还了得?于是,实在是养不起的爹妈就托亲戚把他偷偷送去了港区,让他在港区谋活路,虽然年纪小,啥也不会,可至少港区经济发达,挣钱的机会多,怎么也能混口饭吃,总也比留在大陆强……

十五岁就闯荡港区的王秀英,凭着一把子力气,闯过码头扛过大包,也曾混过社团、挨过打。总之,为了活命,他什么都尝试着干过。

后来遇上了来到港区发展的老板刘德望,他在港区开了餐厅,需要招收学徒,因为同是大陆人的缘故,刘德望天生对内地来的人会有一层亲切感,于是就把在当时混得很不如意的王秀英发展进了自己的餐厅里。于是乎,二十岁的他,就成了明德望酒楼里首批老员工之一。

一开始干的是刷盘子洗碗送菜,甚至保安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为了给自己谋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于是就选择了拜师餐厅的大厨学手艺。

厨师永不失业,当厨师掌握了手艺以后,无论是走到哪儿,永远也不会失业!是人就得吃饭,吃饭就少不了厨子!

从一个后厨学徒,到出徒,掌握师父所有的手艺,王秀英足足用了十年!十年辛苦汗水,熬到了候补大主厨五个字!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同理,一家饭店里,只能容得下一个大主厨,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后厨整体话语权的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厨子一个做法,各有各的做事风格,不能相互掣肘。

所以,王秀英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必须得独自撑起一个后厨才行,把候补这两个字去掉,成为真正的大主厨!

在厨师这个行当里,大主厨的地位最重,话语权最高,薪资也当然是最高的了,因为入行时间晚,等王秀英出徒的时候,就已经三十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