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明税赋(2 / 7)

件事儿正确与否的标准吗?”

高拱咬着牙,决定再次更换赛道:“不能。但萧大人,如今大明国运昌隆,蒸蒸日上。

朝廷又何必对那点地税徭役斤斤计较,而要让天下读书人对朝廷失望,导致文风不振呢?

即使民间有投靠之风,但粮食并没有少打,只是藏富于民了而已,藏富于民,难道不好吗?”

这番话说得就比较有水平了。任何时候,藏富于民,都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言辞,就是皇帝也不好辩驳的。

怎么的,你当了皇上,锦衣玉食,三宫六院,就非要把老百姓都弄得穿不上裤子,娶不起老婆吗?

所以徐党众臣都向高拱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觉得这下他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稳了!

萧风冷笑道:“藏富于民自然是好的,可现在的政策,富的不是民,而是那些士绅!

他们截取本属于朝廷的税赋徭役,让那些百姓为他们劳作缴税。他们不是民,是横亘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蠹虫!”

高拱摇头道:“萧大人此言差矣。就算一些士绅钻了些空子,可他们收取的只是朝廷的一半税赋。

百姓也省下了一半税赋,自然也比平时要富了。这难道不是藏富于民吗?

当然,偷漏朝廷税赋肯定是不对的,但朝廷可以约束便是,也用不着以偏概全,不留体面吧!”

萧风恍然大悟:“哦,对呀,原来如此。那些士绅就算收了一半,百姓还能省下一半呢!

怪不得除了松江府之外,别的地方百姓都不肯告呢,原来还真的是藏富于民,百姓肯定对这些士绅感恩戴德呢。”

高拱连连点头:“不错,正是此意。天下事不能求全责备,太过分的,像徐璠这样的,海大人查处自然是对的。

但其他地方规模很小的,对朝廷影响不大的,朝廷其实可以宽仁一些,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萧风笑道:“那些百姓对少收了他们税赋的士绅感恩戴德,心里自然对朝廷就没有好感。

明明是朝廷的税赋,分给了百姓和士绅享用,反过来朝廷收获的却是百姓的嘲笑和抱怨。

如此一来,这些百姓只知感恩士绅,不知感恩朝廷,他们的气运自然也就不能为朝廷所用。

与其如此,朝廷还不如直接减少百姓的税赋,也缩小士绅的特权,这样一来,百姓自然感恩朝廷,而非士绅。

这样一来,既做到了藏富于民,又让大明百姓的气运皆为朝廷所用,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