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进步和不足(1 / 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303 字 8个月前

总体上讲册封为太子的第一年过得还算平静,既没有闹出大风波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在朝臣眼中太子正努力学习、努力缓和与皇帝的关系,进步虽然缓慢,却也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比较稳妥,很符合他们的理念。

在皇后眼中太子虽然不是嫡子却也差不太多了,有好东西肯定先想着皇帝和皇后,在宫里除了生母王恭妃之外,最亲近的也是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娘娘。比起其它几个皇子来,更近了一些。

皇太后其实和皇后的想法差不多,她不希望坏了祖宗规矩,更不想将来让特别会魅惑皇帝的郑贵妃成为皇后,那种女人主持后宫会是祸害。反观王恭妃就好多了,即便将来母凭子贵成了皇太后也不会太嚣张跋扈。

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洪涛没地方打听,也看不怎么出来。这位便宜老爹真是心宽,愣是对太子不闻不问,该宠爱老三也一点没少,很有点爱谁谁老子就这样的架势。还不能说,谁说谁倒霉,轻则挨骂,重了就免职滚蛋。x33

郑贵妃的态度就不用思量了,做为那么强势且有心机的女人必然希望儿子能当太子,也必然没少想办法。可惜万历皇帝真不糊涂,皇后和皇太后更坚定,光靠她一个人也折腾不出花儿来。除了每天诅咒之外,别无它法。

地位保住了,还有点小收获。这一年来时间工坊总共卖出去六架自鸣钟架,其中两架铜钟两架银钟,收入1560两。

还有两架是订制款,不光高大了许多,还增加了纹饰和木偶机簧,整时辰有小动物出来报时,加起来卖2100两。

和上万的月俸相比三千多两银子的收入不算多也不算少,但如果加上西郊玻璃窑的发展趋势就不能被忽视了。

两座窑口在八月份炼出了第一窑合格焦炭,九月份烧出了第一窑基本透明的玻璃。同时培养出来七八位掌握了炼焦和烧玻璃部分流程的大匠以及几十名熟练小工。与成品相比,洪涛对这些工人更关注。

十一月,名为流光斋的玻璃器具成品开始小批量出货,由于吹制工艺的限制还不能制造太复杂花哨的形状,暂且以普通酒具、茶具的样子为主,卖点只有一个,透!

俗话说的好,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灵。全透明的玻璃器皿比起传统瓷器、陶器确实很有特点,物依稀为贵,首批就卖了两万两银子。

要问为啥一卖就是一批,这就是洪涛掩人耳目的招数之一。玻璃窑由太子妃的父亲和李之藻合股经营,若是在京城内开店售卖很快就要被查个底掉,然后藤摸瓜找到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