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卖挂历的商机。(2 / 3)

不过到了火车肯定要贵些,竟然要15元/瓶,不过对赵山河而言这都无所谓,既然喝到这份上干脆就喝透算了。

从喝酒能看得出丛奎也是老江湖,不仅非常健谈酒量还极好,竟然和赵山河喝的是旗鼓相当。

赵山河的豪爽大气,让丛奎深深折服,看到火候差不多了,赵山河就开始进入正题了。x33

“丛大哥,其实现在这个季节,对于印刷厂来说就是个好机会呀,为什么不考虑生产挂历呢?”

赵山河刚才对这个有三百多职工的小企业,基本情况也都算是摸清楚了,于是就切入正题道。

“兄弟呀,你说挂历这东西确实在年前是旺季,不过这东西时令性太强了……”

接着丛奎就开始大吐苦水。

其实作为奉天最大的印刷厂,平时主要承揽着报社杂志和各种票证业务,基本都是固定的客户。

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温水煮青蛙的心态,反正自诩为皇帝女儿不愁嫁,账目往来都是公对公。

偶尔一些外省的业务主动找上门来,丛奎这里当然也接受订单,不过却缺少锐意拓的精神。

想起每年的春节之前,丛奎这里就开始提前生产黄历牌和年画挂历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都是和省内的各县市供销社,还有那些百货商店提前签订好的合同,数量和规格图样基本沿袭原来的模板,合作方式也是多年不变。

到时候等他们生产出来以后,就开始陆续的配送过去,到时候根据账期结账就行了。

不过现在随着每个地级市都成立了印刷厂,这也就造成了大家内卷的局面,本来吃喝不愁的奉天国营印刷厂开始效益下滑,明显的市场在萎缩。

这也是之所以在产销旺季之时,作为副厂长的丛奎竟然要跑到京城来讨债,这个年关真不好过。

“其实可以考虑推陈出新,在挂历的设计上别出心裁,然后寻找那些有意向的厂家进行合作。”

赵山河听丛奎说完这些话,于是端起搪瓷缸子和他碰了下,笑呵呵的云淡风轻说起自己的想法。

前世今生如同幻灯片在赵山河脑海中切换,曾几何时,岁末年初,亲戚、朋友、同事互送挂历蔚然成风,挂历成了很多人家必不可少的室内饰品。

七八十年代,过年时谁家要是有本挂历,那是相当令人羡慕的。

赵山河记得当初父亲作为八级钳工,机械厂特意让他享受领导待遇给发了一本挂历,这让全家人高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