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机会突来,鱼开始上钩了。(2 / 3)

这两天安顿好家里的一切,赵山河就来到省城火车站,然后很顺利的买到了去京城的硬座车票。

坐在从省城奉天到京城的绿皮火车上,上车前赵山河特意买了烧饼和香肠花生米到时在路上吃。

其实如果去找汤旺祖或者郑红兵他们,就连卧铺票都不是问题。

尽管这个年代买卧铺不仅需要介绍信,还需要找关系才能买得到,不过赵山河还是选择硬座票。

革命尚未成功,赵山河尽管现在不差钱,不过还是不想养成骄奢**逸的坏习惯。

毕竟自己年轻,这次去京城除了带点鞍城的土特产以外,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怕丢。

再说坐在绿皮车厢看到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充斥着各种气味的车厢里,挤得满满登登的人群,听着各地的方言俚语,这也是难得的人间烟火气。

“兄弟,看你这样是出差还是串门啊?把报纸借我看看行吗?”

坐在对面的中年大叔,看到赵山河仪表堂堂,上车后就拿出好几份最新的报纸,不断的浏览着上面的各种新闻,于是就搭讪着想借过来看看。

“我呀,去京城走亲戚。”

赵山河知道长途旅行漫长而寂寞,看到对面的中年人戴着旱獭帽,穿着军大衣,举手投足颇有派头,一看就像是在企业上班常跑外的业务领导。

于是就拿起份《奉天日报》递给他道,“大哥,应该是去京城出差?”

“是啊,这不马上到年底了吗,外边欠的钱也收不回来,没办法职工都要发工资呢,打电话拍电报要账都没效果,我这不就只能上门讨债了。”

中年人没想到赵山河竟然一眼就看出自己是出差,顿时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手接过报纸两个人就攀谈起来。

原来这个中年人叫丛奎,是奉天国营印刷厂的副厂长,这次到京城就是去找相关单位去要账的。

在这个年代基本都是国营企业,他们之间业务往来基本就是赊账,只是到了年底货款还没回来的话,就只能上门催收了。

毕竟到年底不光是涉及到工资奖金,还有员工的各种福利都要兑现,否则这些企业员工可不干。

不过这些问题说起来,都需要用钱才能解决。

听说是要账的,赵山河就想起来在八九十年代,国营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最后因为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也造成很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x33

尤其是随着个体经济的逐渐蓬勃发展,不管是经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