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无意中发现的供应商。(1 / 3)

其实赵山河开的饭店,可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毕竟有赵山河这个大厨在。

就算是八大菜系也不在话下,不过考虑到机械厂的消费水平和实际情况,不适合走高大上路线。

赵山河觉得如果自己突不出重点的话,估计也很难让人接受。

毕竟他可不喜欢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后世那些私房菜馆或者会所,实际上就是这个经营理念。

不过在这个时代显然不太可能,况且这里也不是北上广深那些改革开放前沿的大城市。

想要让自己的菜系接地气,就必须要考虑到目标客户,赵山河的消费群体无外乎是两三种而已。

其中公款消费这块,赵山河是肯定要做的,毕竟守着机械厂还有周边那么多国企呢。

要是唾手可得的这些钱都不赚,是不是有点傻呀?另外就是干部职工个人请客买单这部分。

前者追求的不光是档次,更加注重品质,而后者却完全不一样。

他们注重口味,同时更看重价格。

研究完消费群体,剩下的就需要对菜品进行优化,上次从靠山屯拿回来那些鱼以后。

赵山河告诉老**制作方法以后,结果老妈做出来的酱焖大鲤鱼确实鲜美可口,当时赵山河在桌上吃起来就已经萌生了新想法,有了创意。

当然,如果赵山河亲自操刀,肯定还更好吃。

后来饭后和老妈、奶奶也进行了探讨,如果把菜系定位到做鱼系列的话,估计这个优势对面的两家国营饭店肯定不具备,在价格方面也好控制。

做到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绝不是问题,关键是还有特色。

就像后世的铁锅炖。基本都可以不用厨师的。

完全都是流水线的模板化,简单方便易行。

当然赵山河肯定不会仅局限在铁锅炖这种模式,适时推出煎炒烹炸各种鱼全席也在考虑中。

只是这里面涉及到原材料问题,尽管靠山屯有水库。

可是,毕竟离自己这里一百多公里。x33

太远了。

就算是能够运过来,运输上成本也会增加太多。

无形中就拉高了进货成本,无法做到经济实惠。

现在看到治水村的江鱼馆,尽管外面没有招牌,看起来更多的是靠熟人介绍。

不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要是能够和梁满囤这里实现战略合作,让他给自己供货的话。那可就要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