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商税(1 / 1)

历代王朝为何重农抑商?

原因有很多。

如经济因素,社会稳定因素,阶级概念,价值观影响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条重要原因:税收。

农民以地为生,无论收成如何地都摆在那里。

地不动,农民也动不了。

朝廷随时都能派人去征收赋税。

经商就不一样了。

商人们走遍大江南北,行踪飘忽不定。

再加上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无法从生产环节征税,只能从运输和销售环节征税。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商业税,分别是过税,门税和坐税。

过税是当地官府设卡向商队征收的税,可以简单理解为地方关税。

明代的过税叫钞关。

天启元年时全国钞关收入为五十二万两白银,比万历二十五年的三十三万两白银增加了近二十万两。

魏忠贤得势时为了笼络南方官员和他们背后的商人,减免了大量的过税。

第二种商税是门税。

门税顾名思义是进城门的时候要缴纳的税。

地方官府会根据商人携带的货物量和货物价值,征收相应数额的税。

交了税之后官府会给商人发凭证,拿着凭证就可以城中合法的卖货。

第三种坐税是门税的另一种形式。

有些商人携带的货物量大,在一个县城肯定卖不完。为了不多交税,商人们会和官府约定此次进城售卖货物的数量。

如此行携带了一千件棉衣,想卖二百件就交二百件的税。

出城时官府会查验货物数量,多卖了就要补税或者接受罚款。

门税和坐税都由地方官府把控,崇祯的手够不到。

唯一能管的只有过税。

邮驿司设立的目的是将全国过税统一征收,把地方官府的权力转移到朝廷。

皇帝一张嘴,六部九卿跑断腿。wwω.ЪiqíΚù.Иě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