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均田均役的成果(1 / 4)

见郑芝龙信心十足的反复保证后,朱由校朱由校也点点头同意。

大明的人口还是太多了,再加上过上几年明朝会接连许多年大旱。到时候人口、粮食压力很重,朱由校对此也甚是焦虑。

思来想去也有了很多办法。其中移民正是他的选择之一。而辽东、台湾、甚至是吕宋等地都是他的备选地点。

现在大明子民可能是安土重迁,不想走,不愿走。但等过上几年天下大旱吃不饱,为了活命就可能想走了。

因此这种事情还是及早布局为好,一步先步步先,提前把台湾等地设置好,以后也好接受移民。

“对了,南洋那边既然一年三熟,土壤肥沃,粮价想必很便宜吧。”

郑芝龙等人心中略有疑惑,皇帝为何这么问?难道想要卖粮食?

我大明货物应有尽有,江南、湖广都是粮食丰足,粮食不够卖啊。

不过既然皇帝这么问,他们也不敢多想。黄程抑制住心中疑惑后,躬身说了起来。

“陛下,南洋粮食确实不缺,并且价格便宜的很。但正因如此,吕宋、古高棉、爪哇等地对粮食不甚重视,西洋人也鼓励当地土人种植香料。

因此南洋粮食虽然便宜,但如果要大批量购买,可能要费一些工夫,除非···”

“除非什么?”

朱由校一听这么说,脸色微微一变。黄程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跟他想的却大不一样。

他原本还想着以后可以朝南洋买粮食呢,虽然这么做起来很麻烦,有些杯水车薪,但有胜于无嘛。

见皇帝询问,黄程连忙说道:

“除非我们提前下令在南洋诸岛屿采购,西洋人重利,只要数额足够大,他们见利生意,完全可以让当地土人多种植水稻,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郑芝龙听着黄程的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也拱手而言道:

“陛下,小的舅舅说得对。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大明商贾在做了。小的之前就听闻说朝廷要颁布新关税,里面就曾规定,只要运粮到辽东,便可免除部分关税。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在海商内传开了?

商人逐利,我大明江南粮价与南洋相比还略有些贵,而辽东两个则五六倍高于江南,其中利益甚大。

因此有些海商就想着从南洋采购粮食,一路北上,途径两广、福建、南直隶等地,即可一路贸易,也可最后卖粮于辽东。ωωw.Bǐqυgétν.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