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粮荒?抬高粮价啊!(2 / 3)

,他的心中顿时乐开了花。

云逍接着问道:“粮食不够吧?”

“云真人明察秋毫!”

马士英不敢隐瞒,连忙道出实情。

由于水路至今未通,陆路泥泞难行,因此运入严州的粮食十分有限。

现有的粮食,也只够勉强维持赈济灾民,供应整个严州府却是远远不够。

毕自严皱着眉头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但凡是大灾,能够稳定民心的只有粮食。

一旦缺粮,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乱子。

马士英忙答道:“下官已经将情况呈报布政使司,很快就会调拨粮食,周济严州府。”

李标可没有这么乐观,沉声问道:“预备仓、济农仓、社仓,都没有存粮?”

马士英苦笑着答不出话来。

李标等人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一个王朝的更替,最主要的诱因,其实就是缺粮。

因此古往今来,朝廷都十分重视粮食储备。

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有了粮食存储的思想。

管仲曾说:“不务地利,则仓粮不盈,积于不竭之仓。”

自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粮仓存储、管理和交接制度。

大明的仓廪制度更是十分严密。

老朱当皇帝之初,就下令天下各县,设立预备仓。

也就是州县在城镇四周乡村设置粮仓,若是遇到灾年,就会开垦粮仓,使百姓免于饥荒。

除了农业税粮外,官府还会出资购买粮食存储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称之为籴买。

另外大明朝廷还相继出台了纳粮充吏、纳粮授官和纳粮免考,以及罪囚纳赎等方式,用于筹集粮食,充实粮仓。

各种制度,不可谓不严密、周全,各种政策,也不可谓不优惠。

严州府是浙江仅次于杭州的经济重地,专门用于防备灾荒的预备仓竟然没有粮食,也难怪李标等阁臣为之震怒。

云逍摆摆手,叹道:“不仅是严州府,浙江乃至整个大明,都是制度松弛,仓糜空虚。”

制度再怎么完善,也要靠人去执行。

粮食就是财富,粮仓就是金山银山,官员们想尽千方百计从中吸血。

别说是现在的大明,就连后世,一个小小的县级粮食管理部门,都敢于当面欺哄庙堂执政者。

况且造成严州粮仓中没粮的原因,不止是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