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十年内,饿殍千里(2 / 3)

顾炎武虽然年轻,见识却非同一般,也极为健谈。

只可惜站得高度不够,看的远不如李标等阁臣那样远。

毕自严哑然失笑。

在总理大明财政十几年,哪能这样就轻易被一个后生驳倒?

毕自严反问道:“若是所有百姓都是做工了,谁来种田?若是所有田地都去种桑、棉、甘蔗、烟等作物,天下人又吃什么?”

顾炎武不假思索地答道:“湖广、江西、广西等地种粮,供应江南即可。”

这不仅是他的看法,现实也是如此。

自三国孙权开发江南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可到如今,江南竟然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是从外省转运而来。

毕自严一声长叹,说道:“年轻人,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放弃粮食,改种经济作物,可不仅是江浙地区,福建沿海和广东同样如此。

福建本来是山多田少的地区。

但百姓开山拓荒,大多数种植甘蔗、烟草等作物,种稻米的极少,以致粮食高度紧张。

广东珠三角地区,本来是一年三熟的粮食高产区。

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被誉为“多谷之地"。

而自隆庆开关以后,国内外贸易兴旺,经济作物迅速发展。

人们都去做生意、种经济作物了,几乎无人耕种粮食。

甚至北方地区,在利益驱使下,也大面积地种植经济作物。

汉中沃土腴田,尽植烟苗。

山东、河南等省,棉、麻侵夺农田的现象,屡见不鲜。

兖州“地多木棉”,“转贩四方,获利颇甚"。

河南种麻者“或至连顷”。

“受利益所驱,不仅是江南,全国各地都在大面积耕种桑麻、棉、甘蔗等作物。”

“长此以往,湖广、江西等地,也都如同江南一般,自给都成问题,拿什么供应江南?”

毕自严神色凝重,满脸忧虑。

顾炎武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的眼光只放在江南一地,哪里想到全国都是如此?

“近年来,由于江南频发水灾,湖广、江西常年所产之米,也不足供本地之用,江南必须从川、皖等省调入粮食。”

“万历年间,湖广、江西闹灾荒,浙直斗米卖到160钱,饿死人无数,这便是明证。”

“朝廷若再不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