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锋芒毕露讨人喜(1 / 2)

曾静对刘爷爷的话一点也不怀疑。

历史真相不同于戏说三国,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据史书记载,周瑜是病死的。

“孙子,你说谁最聪明?”

曾静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刘禅最聪明。”

大厅里的人都开始摇头,刘禅就是个**,哪来的聪明?

“小子,刘禅可是公认的**,你说清楚,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会想家,会想爸妈,刘禅为什么要这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刘禅露出一丝霸气,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你说他是聪明还是装糊涂?”x33

所有人都开始沉思,这么明显的漏洞,为什么没人想过呢?

“第二点,刘禅称诸葛亮为亚父,也有人说称之为相父,总之就是以父待之,各位,大家有没有想过?谁甘心去给别人当儿子,更别说做为一国之君的刘禅。

诸葛亮没有后代,历史记载,两个儿子都不是亲生的,刘禅这么做就是告诉诸葛亮,我也是你儿子,你造反没用,传给谁都不是亲生的。”

众人恍然大悟,是呀!造反成功还是要传给儿子,不造反直接辅佐儿子不是更好吗?

“我再说第三点,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废除了丞相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丞相在蜀国百姓心中形成了一种潜意识,是权力的掌控者,就像现代的首相,皇权已经被孤立了,只能成为一种象征,说白了就是摆设,要想收回皇权,废除丞相一职就是釜底抽薪之策,一般人绝对想不到。”x33

人们纷纷讨论,这种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比那种千篇一律的历史可精彩多了。

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奶奶说道:“小伙子,还有什么观点?接着说。”

曾静不紧不慢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刘禅登基时,国家内忧外患,但是他却能游刃有余,在位长达四十一年,成为三国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事不可为时,又能及时投降曹魏,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洛阳病逝后,晋帝司马炎又追谥刘禅为思公,不但安度晚年,还左右逢源,试问谁有刘禅聪明?”x33

所有人都茅塞顿开,李老爷子连连鼓掌,“精彩!精彩!原来历史真相就藏在故事背后,只有研究通透的人才能找到不同。”

几人越聊兴致越高,最后聊起孙子兵法,战略战术,现代战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