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一手资料的诱惑(1 / 3)

武昌,港口。

三百余位参加第一批移民的百姓聚集于此。

大家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楚王朱桢,同时也是这次移民政策的发起者。x33

按照朱桢的要求。

这些移民的人全都洗漱干净,统一换上了一身楚王府提供的套服。

这可是大明第一批移民的成员。

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自然是要登报。

若是照片上看着是一群难民,形象确实不太好。

朱桢站在了高台上,凝望着底下的人,顿时一股明明的自豪感涌上心头。

“作为第一批移民的成员,你们肩上背负着非常重要的担子。”

“到了索马里,潭王会派人接应。”

“好好展现你们的抱负,为大明打江山!”

说完之后,所有人纷纷鼓掌。

报社的人从不同角度拍照,寻找最合适的那一张照片。

这些照片将会出现在隔天的报纸上。

除了现场移民群众的照片之外,还有朱桢向所有人致辞的图片。

很快,全国上下都知道了第一批移民集合准备出发前往索马里的事情。

除了武昌之外。

这件事情在其他地区也颇有热度。

特别是应天府。

走在大街上,都能时不时地听见有人在讨论此事。

“楚王殿下对于这次的移民,还真是上心,还亲自去送那些流民。”

“那可不,移民可是王爷提出来的,自然会重视。”

“也不知道这些移民去了非洲,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

“那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有潭王殿下坐镇,应该不会差。”

“不管怎么说,楚王殿下这回确实是做了件好事,那些流民留在大明也没用,倒不如去那边发展看看,说不定还真能成。”

……

不少人都觉得,第一批移民还有待观察。

但也绝不是坏事。

第一批移民几乎都是难民和穷苦百姓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大明。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些人继续留在大明也只是增添了大明的负担。

离开大明,总归是减负。

所以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

百姓们还是很佩服朱桢的这一决策。

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自于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