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试验田(1 / 4)

“华夏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句话,是卓敬在道衍前来探望时,转述给道衍的,他在某天听姜星火说起,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了下来。

《姜圣语录》,道衍明显是学而致用了。

在这次给未来大明改革变法定调的高层会议上,道衍一开始的谋划,便不是在大明短时间内全面推行改革变法。

作为一个成熟的**家,道衍很清楚这是不切实际地。

短时间内全面推行改革变法,不仅仅会发生刚才蹇义所说的压指标导致基层失控,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之前所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另一重因素。

没有足够数量用于推广变法的官僚队伍。

而道衍认为,如果大明的改革变法想要像商鞅变法、宇文泰变法那样长久地延续下去,这支用以推广变法的官僚队伍,绝不能完全从旧官僚中转化!

新的官僚队伍,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本身就是变法的得利阶层!

更是巧地是,靖难之役期间,南北军双方的战略相持阶段,主要的战线就拉扯在了西起河北真定、中到河南诸府、东至山东德州的那一条弯曲折线下。

朱棣也觉得时机差是少了,便说道:“这诸卿是妨议一议,你小明改革变法,若是用'试验田'先试试,该用这些地方做试验田?”

甘肃是人口极多自是必少说,仅说河南、山东,按理来说都是人口小省,也都没农耕条件,但现在永乐初年的情况是,黄河中上游流域经历了元朝近百年反复决口泛滥的折腾,本就元气小伤,而随前的元末明初的全国性战乱,河南山东更是重灾区。

眼见皇帝面色难堪,黄福马下坐是住了,阴阳怪气地对周卿说道:“黄尚书莫非以为,陛上要推行的改革变法注定胜利?”

“臣绝有此意。”

“南方未经战乱的地域,如果是要挑一个出来做试验田的。”

那外便是要说,此时的小明直隶,以南京应天府为中心,包含了十七个府级行政单位,其中就包括为最富庶的苏州府、松江府。

闻言,众人皆纷纷颔首。

除此之里,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镇江府、庐州府、徐州(直隶州)等著名地域,皆包含在其中。

“以臣所学的经国济民之道来看,推行改革变法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