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突发洪灾(1 / 3)

因着沈瑞宜给安之下毒一事,阿佑压根儿就没准备让沈瑞宜活着,如今他有七八分的把握能确定沈瑞宜跟他父亲的死有所关联,那自然是要新仇旧恨一起结算。

就在他想办法推着张承平去调查四年前皇祖父中毒一事,想要先借皇祖父的手给沈瑞宜使个大绊子时,突然出了一件大事。

南方连续下了半个月大雨,运河受不住连日上涨的水位,决堤了。

决堤的地方并不在朝廷严密监视的大兴府,而是在几百里之隔的徐城。

因为没有任何防备,河水决堤后直接将沿岸的村庄冲垮,距离运河不远处的徐城也被河水侵吞。

决堤发生在半夜,有不少百姓直接在睡梦中被冲走,侥幸逃出来的安那些人也只能仓皇逃命,根本来不及抢救物资,此时也是流离失所,缺衣少食。

朝廷赈灾刻不容缓。

这个消息送入京时正是早朝,消息一出,举朝震惊。

延庆帝第一个反应过来,顾不得追责,立刻命众人商讨赈灾事宜。

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外加商贸发达,税收颇丰,因此国库充盈,准备赈灾物资并不困难。

户部根据加急奏折上所写的受灾地区大概估算了一下灾民数量后,户部尚书贺经略当场表示,可以先从距离徐城最近的平津粮仓调集两万石粮食。

后续如果不够,可以再从沧源,罗川两地的粮仓调集赈灾粮,这两地可以抽掉的粮食大约在五万石,应该足够受灾地区扛过最艰难的时刻。

另户部现在可即可拿出五十万两赈灾银,后续经过调配,约还能拿出一百二十万两。

兵部尚书说徐城离晋安大营只有二百里左右的距离,可先从晋安大营借调六干顶帐篷安置灾民,如数量不够,京城过去的赈灾人员可以从京畿周边大营再行借调,四处大营最多可抽调四万顶帐篷……

面对灾情,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难得的协同一心,群策群力,商议着该如何救治灾民。

不过短短一个时辰,朝廷就商议出了赈灾的大方向。

可是在轮到赈灾的人选上,延庆帝却有些为难。

这个人选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第一是需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知名度,能够让灾区百姓感知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第二就是这人的人品要值得信任,大笔的赈灾粮和赈灾银要能从国库经过他的手,然后全盘落到灾民们手中。

这时有人提议,让九皇孙沈瑞宜主持本次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