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台上那小子疯了吗?(1 / 3)

沈愈感觉自己若是没有猜错的话,此画修复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并且不是小打小闹的修复,而是彻彻底底的揭裱重装。

不过话说回来,字画拍卖前重新装裱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

俗话说,好马也得配好鞍,美女帅哥底子好也需要化妆打扮,一幅画破破烂烂的一般来说是卖不上价去的,起码很多土豪不会在办公室或者书房里挂一副脏兮兮满是虫蛀鼠咬的画。

不过字画装裱并不完全是为了美观,也是出于真实需要,华夏画的材质大致可分为纸本、绢本两大类,不管哪种材质本身都不容易保存。

所谓的纸寿千年,绢本减半,都是往极限说的,还是保存最好的情况下。

纸与绢这东西本身都很脆弱,只有通过装裱才可以更好的保护画芯,延长字画的寿命。

一幅画从古至今能流传上千年,肯定要经过多次修复甚至数次装裱才能保存下来,不然早就成为一堆碎末了。

并且一幅画不装裱的话,也无法称为一副完整的画。

画家作画时墨汁与颜料都需要用水稀释,写过毛笔字的人都知道,等墨迹干了之后,纸张是褶皱不平的。

这样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收藏,一张这样的纸根本无法往墙上挂,但是加上命纸与覆背纸等装裱后就不一样了。

面前这画的装裱手艺很厉害,洗揭沈愈没有看到,但是补全可称完美,画芯处哪怕是一个芝麻粒大的小洞也修补的很好。

要知道这幅《晴峦萧寺图》可是绢本,绢本的揭裱重装还不同于纸本,整个过程可说异常的繁杂困难。

最难之处是需要找到与原画三相近的绢布来进行补缺补洞。

什么是三相近呢?

就是修补用绢需要与原画绢的颜色相近,绢丝相近,发出的自然光相近。

颜色不同,就会让画的内容发生变化,导致画上的山水人物面目全非。

绢丝不同,修补后画就不会平整,这也不行。

自然光不同,也会让画面产生各种细微的变化。

这可就难了,画是宋代的,让现在的人去哪找那时候的绢去?ъΙQǐkU.йEτ

根本就没有!

就是找到也不一定能用!

所以揭裱重装后能达到这个程度,让沈愈非常惊讶。

此画之画芯按照沈愈的经验来看当是有缺笔的,补全之人深得李成画派的用笔特点,一墨一皴,一浓一淡,均与原画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