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文武双科举(2 / 4)

隋炀帝下诏书,

命职事官举荐地方习武人物。

其次,武举制度的创构,

也是巩固统治的**需求。

武则天在位时候,

国家习武之风不再浓郁,

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再恐怖,

兵源来源也不够广泛。

吐蕃、契丹、突厥等族,

时常侵扰边境疆域,

但是唐朝此时的边境战争常常陷入败局。

这让统治者有了强烈的危机感触。

武则天为了让习武之人进入官员队伍,

进一步扩充国家的军事人才库,

创立了武举制度。

再次,武则天创立武举也有其个人缘由。

一是武则天出身门第并不高,

她的父亲只是正三品工部尚书。

在那样重视门第的封建社会里头,

武则天必然会遭受门阀的贬低和世俗的拘束,

这使武则天始终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触。

二是女性称帝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武则天称帝僭越了父系社会的规矩,

在很多人看来缺乏名正言顺的理由。

这导致很多官员心存不轨之图,

更有甚者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权属。

所以武则天需要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务,

为自己网罗军事人才队伍,

以此来保护皇权并巩固统治。

(四)

明代武举达到较高的程度,

各方面建制也趋于完善成熟。

公元1368年度(明太祖洪武元年度),

朱元璋下令设文、武科取士制度,

但其后,

武举被废除。

明代武举的正式设立是在1464年度,

朝廷规定将经过巡抚、抚按考试合格者送往兵部,

然后会同总兵官在帅府内试策略,

教场内试弓马之举。

1465年度,

朝廷制定了武举法制度,

用法律制度,

规定了武举考试的内容、及第、授官和升迁程序。

到明孝宗时候,

确定武举为三年一次选举,

并根据文举的惯例发榜公布。

考试按内容分为初九、十二、十五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