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定国大将军(2)(1 / 4)

等儿孙退去,一屋之内也就邓彦,杨景,杨智还有陈和四人。

“陛下,臣这几年称病不出,是没这老脸见陛下,陛下可切莫以为臣是仗着先帝的圣恩来给陛下寻个不快”

“朕知道”

“可陛下能否听臣一句劝?”

杨景其实猜到了邓彦要说什么,却未阻止邓彦,要他改口去说些让他保儿孙富贵的话。

“楚王殿下禁足受囚已六年了,也是先帝子孙,世子去淮南就藩,便是陛下已经弃了从前恩怨,何不将殿下一同解了禁足放出来,做不了王,做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也好啊”

对于邓彦此言,杨景不是未曾想过,只是这施恩的事,他想交于杨智来做,天下人都以为是他占了这本该是杨泰的帝位。可没有人知晓,这帝位杨泰因为负气未曾想过,他也不愿去争,皆是被先帝逼成兄弟相争的模样。

当先帝驾崩,奉天殿外奉天而治的大匾里,遗诏明明白白写的是杨景的名字,哪里算得上是篡位。可总有人为此颇费心神,去编些唬人的故事来。杨景丝毫不曾怀疑,若干年后总会有人读到这段史书将他视作篡位之人。

尽管先帝在杨泰领军南下之后便将遗诏里改成了他的名字,尽管在他年号永文的时代,这天下多了数万户,边军换了新的战甲铁骑,连城重建了千里,世家再不能染指朝政坑害百姓,勋贵再不能因功自傲,兵危长安,就连朝廷六年的国库之银乃先帝三十年之和,各道仓禀府库扩建之后仍是装不下那连岁丰收之粮。

杨景以为,不会有多少人记得他的文治功绩,只会记得这些空穴来风的野史杂谈。可他并不在乎,有多一人有衣穿有饭吃,比起史书里的阿谀奉承之言,对他来说重要万倍。

见杨景不置可否,邓彦只好微微叹了口气,将胸口的淤**退以后,再说起来:

“北伐国战,乃死生之大事,臣知陛下用李复乃为了日后有一位勋贵大将坐镇九边,让秦王和辽王冲杀,可臣要说上几句不爱听的话。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好男儿,辛辛苦苦得来的家业,首辅大人的一朝新政将除了封赏以外的恩田悉数夺了,这可不好,若是寒了军心,便是兵家大忌”

“朕明白了,韫儿大婚的事,皇后已经说过了,你能懂朕的这一番心,便是好的”

邓彦反倒愧疚了起来:“是咱这把身子骨不中用了,别耽误了人家公主殿下的喜事,用公主大婚来给咱冲喜,这于情于理都是不该,臣这辈子未曾做过对不起先帝的事,这到头了,可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