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前因后果(2 / 4)

,僧门更比商贾富,取财用民之道可不就此而来。

徐知余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儒生,则是通各道之人,若有需要,别说像弘福寺犯了这么多恶业的僧门,就是真正庙宇干净的山门,他都要去敲上一敲。

“可此番北返,不曾料到,父皇让兵部给咱们定南卫批了一百万两的折子,除开修葺两州四关的关城,宸儿想来,四卫当中以定南卫拥军最多实为不妥,故而也当裁撤几营。三万宸儿的卫军,加之七万朝廷的官军足矣。其余五万之众,便悉数遣散。也要花去不少银子,用弘福寺的僧产做配,勉强可行”

“陛下这是拿前几年未准的给定南边军的银子让殿下去给边军施恩,哈哈哈哈”

“先生此话从何说起?”

“殿下可知,自殿下的皇叔孤身北返,楚王之军也就是如今定南边军得过朝廷多少银子?”

“不知”

“臣在京时曾问过兵部的郎官,除开饷银,未多派一两。殿下就藩之前,萧将军也上过关城失修,士卒老残之人渐多,弓箭长枪损毁渐甚,战马多亡的折子,陛下一概留中不发。按旧例,四卫边军每岁应有二十万两银子的出入,外加连城九边的各十万两,便是大宁边关安稳,只守不攻年景的岁银。先帝多出塞北,则每岁边军所需银两乃此数倍之巨,殿下想想,如今是永文六年,可就是将前面留中不发的银子一并给齐了不成?”筆趣庫

杨宸又多生了疑惑,继续问着:“那父皇此举,可是为了削弱皇叔手底这支百战之军?”

“非也,情形所迫耳。先帝多出塞北,武将勋贵愈富,边军愈壮,可朝廷却连岁亏空,入不敷出,陛下登基,勒令边军匹马不许出关,与民更始方才有今日的景象。边军太甚,九关各将同勋贵同气连枝,若勋贵世家以此作挟如何是好,那今日陛下可还会让新政仓促北上,动摇世家根基?”

见杨宸不语,徐知余继续说来替杨宸将这些前因后果理清:

“陛下令匹马不可出关,武将勋贵没有仗打,自然无可劫掠,也无封赏,可过去十余载所获足以让他们兴旺数代,临了享个太平安稳,倒也并未察觉不妥。可陛下用边军止戈省下的银子,用在浊水以南各道的新政之地,还之于民,民愈富实则国愈富。以大宁天朝上国,物产无所不盛的情形,最多三载便可恢复原气。朝廷府库愈充盈,则主干愈盛,那勋贵世家同气连枝的边军自然愈弱。”

“原来如此,那宸儿以为朝廷如此冷待定南边军,是因为想削弱皇叔手下这支锐卒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