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茅府事(1 / 3)

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用过晚膳,翻开和珅为这弘福寺专门写的那份折子。不禁又一次为这位自己封地里最大的文臣之首做官之精而折服。

即使杨宸明明就是忽然的出手收拾了弘福寺,又或者昨日老老实实的将辩慧交出,给彼此留了一份体面都不至于今日。可和大人却早早的备好了上奏朝廷的奏折。在杨宸回府之前,就已经快马北上。

“请殿下宽心,臣已在殿下出城之前便已派驿马千里加急送入京城,并已明奏陛下,此弘福寺之事,已到非快刀而不能断之境地,以免有先斩后奏之嫌....”

对和大人来说,从杨宸入京的这番情形而言,有一点是绝对不必怀疑。那便是楚藩与东宫的关系非同其他三藩,楚王妃乃出自宇文一府,又足以证明楚王殿下在陛下和皇后娘娘心头的分量。

如果说回京之前,和珅还会在杨宸这里多几分保留,待价而沽,那如今看杨宸就是奇货可居,对自己官途大有裨益。

所以,即使如今杨宸再把阵势闹得更大些,他和珅都会心甘情愿的的为杨宸摆平,要粮草那便拨,要民夫那便征,即使要楚王府门前的大街干净些,他都可以去扫。

和大人这辈子对于官途的渴望,不在入阁拜相之下,所以才会在这些大宁不起眼的角落里,拼了命的去让朝廷多看一眼。

如今不需自己多动手,庙堂都自会有千百双眼睛盯着定南卫的情形,自然是正中和大人的下怀。

不会去理会那些同僚下属在背地里嘲讽自己媚上的闲言碎语,因为和珅相信等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入文渊阁的议事并坐到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这些声音都会烟消云散。

把和珅的折子放到了一边,和青晓的自请出城静养比起来,杨宸显然要更关心起唐自从茅府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如果像约定中的那样,那巡边到理关的群山中要待多久便都能顺着自己心意而定。wwω.ЪiqíΚù.ИěT

一万人**巡边,每日所耗的粮草马料,骑军出行铠甲弓箭的损耗,一并算在里面,多少要上十万两银子。银子可以使鬼推磨,也可以难倒英雄汉。

在朝廷的饷银没送到定南卫之前,如何去找银子就是杨宸的心头第一要事。虽然王府后宅就有一座金山,可毕竟是自己王妃的嫁妆,百姓家里都是归这女子自己差使,他身为楚王又怎好拉下脸来。

没有在春熙院里沉浸温柔乡中不可自拔,回到听云轩的杨宸在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疲乏之后,连夜将唐自这个自己从凉山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