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说说新政(1)(2 / 3)

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庶子其实是那恒氏房里的一个丫鬟所出,生了这个儿子才请朝廷,录为侧妃。HTtρs://Μ.Ъīqiκυ.ΠEt

“朕的这几个兄弟里,就你这湘王府子息不盛,正侧嫡庶,你可该分清,勿要在这礼数人情上失了方寸”

原来是杨景以为这杨恒仍是像少年时,对恒氏这个先帝为他所选的正妃不喜,才导致了就藩十五年,湘王府正妃都无所出。

杨恒倒也不辩解,和那恒氏,他相敬如宾一世便可,举案齐眉便罢了。有些一时的任性,坚持久了,就已经忘了任性的目的,只当做了寻常。

“谢陛下教诲,臣弟此番入京,也是想说与陛下,那孩子就记在正妃名下”

记在正妃名下,便是认做嫡子,从礼法上来讲,世子的位置就只差朝廷的一纸诏书了。

杨景对此事不置可否,又反倒问起了新政的事:“此事让礼部去议议,朕还有一事问你,这新政之法,最先便是选在了你的三湘之地,依你所见,成效几何,利弊几何?”

之所以有此问,一来是新政最早选定的施行之地就是杨恒封地和周围湖南道的几州,至今历时五年。二来,对连只是奏报太平的各道巡抚奏折,杨景是不大信的,如今新政北上,更要知晓在下面办事的人所见的实况。

本来就是为了此事想要劝谏杨景的杨恒,还没顾得上动筷,又放下了手中玉箸,正色应曰:

“臣若有妄言,还请陛下恕罪”

此话一出,杨景便知道这杨恒接下来的话是何等份量:“朕之所以问你,便是要听实情,但说无妨”

“朝中所言新政,无外乎是王阁老在永文元年陛下登基之后所定的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此为充实国库之举,然初始入湘之后,成败各有不同,长沙府,湖州,本就依潇湘旧地,云梦泽畔,商贾云集,湖田万顷,三法施行皆有所成,然湘西之地,湘赣交会之地,土地贫弱,民风未化,则颇有难行之苦。

是时,因先帝屡兴兵事,朝廷开支无度,国库亏空,仓禀虚困,荆湘流民百万,强令各道以此而富国,并无不妥,永文二年,江南道,江北道,福闽道,两广道,剑南道,湖北道,淮南道,淮北道,皆行新法,苏杭之地,益扬两州,本就繁华,得此之利,皆城镇林立,商贾成群,可各道土地贫瘠之处,因青苗之法中贷利二收三之策,一遇荒年,便饿殍遍地,又须靠朝廷接济为生,欠朝廷之粮,经年积累,如何得活”m.bīQikμ.Иě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