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夕夜:永文五年的结束(1 / 4)

日子果然还是走到了永文五年的最后一天,无论那些人情愿与否。这长安城里一百零八坊的百万生民,除去少些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之人,绝大多数人都开始过起了这个古老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有一坊一齐过节,设百家宴的,也有一家独乐,自设祭台的。总之,按太祖皇帝袭前奉之例,各坊只有今夜不闭坊门,不禁夜市。不过这一件小事,还要永文帝亲自下诏,内官宣讲于九门,这百姓才敢放心。否则则,违背夜市之禁,当作宵小之徒捉去了天牢,徒给这个喜庆的日子添堵。

这个古老民族的人们大多善良、因为儒家之学,对君王两字是有着天然的尊崇,也颇信鬼神之说,讲求因果报应,所谓皇帝怕史书,生民怕来世,似乎这个世间总有些规矩或者压力去迫使他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除去了这只占天下极少数的世家豪门,大多人祖上三代都是出自布衣,所以一年之所求不过是有饱饭可吃,有新衣可穿,有病可治。王朝盛世,出兵塞外,威服四邦其实对他们来说很远很远,能带给他们的,只有那份身为主国之民的骄傲而已。

可骄傲,从来就不能当饭吃,在一番豪气凌云过后,低下头,默默的瞧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春种秋收,寒来暑往,盼着天公作美,盼着年景丰收,也便可以过个好年。

所幸,如今的大宁百姓碰上了一个仁君,爱惜民力,哪怕边关吃紧,仍然没有让北地的百姓役做民夫,浊水泛滥了他会治水,若受了灾,他会开仓放粮,还会下罪己诏请上天罪他这个天子即可,莫伤百姓一人。豪门勋贵子弟若是作奸犯科,欺压百姓,他也会在那个百姓们永远看不到的位置上,为他难得的听到的事作一番主。还会开荒田万顷,给他们田,也就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也会逢年过节,要各地官府给老无所依,幼无所养之人送去肉食布匹。筆趣庫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谁能给他们一个活路,不至于生如蝼蚁般命不及草芥,谁便是圣主仁君,因为史书,从来不止有那史官所写的,还有百姓心底的。

他们不懂什么叫做天下大同,他们只知道,永文五年的这个年,吃上的饭比从前太祖年间要好,穿的衣要比太祖年间要暖,这长安城里,热闹的喜庆声,爆竹声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

这不,长安城里通善坊里,一户姓董的人家已经祭奠完先祖,董大带着自己的一儿一女和自己媳妇给老母跪安。桌上的饭菜真冒着热腾腾的热气,有酒有肉,四菜一汤,人人都穿着新衣。抱着还在刚刚会走路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