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内阁议事(1 / 4)

宇文雪并未说错,长安城里明面上本就有那锦衣卫无孔不入,还有陈和东厂的影卫在暗地里盯着各家勋贵,朝廷大员,各地赴京的士子,还有那些来自周边各国的胡人,蛮子,夷人。

永文帝今日下朝之后就已经收到了长安城今日一早传出消息的:已经被废为庶人的楚王杨泰三年前已经身死

上书省知事也是内阁首辅王太岳、中书省知事李春芳,还有门下省知事次辅宇文杰一同在这文渊阁阁内议事,平日里王太岳和宇文杰互不对付,李春芳则是负责和稀泥,打圆场。至于其余一同为内阁辅臣的新任户部尚书李德裕和兵部尚书杭安只有看戏的份。

王太岳刚刚过知天命之年,又生得若是放到前朝便为美男子标配的美髯,尚不见白,永文在长安附近已经推行五年,南面各道也有三年之久,这治世的景象,除去勤政爱民的永文帝,头功必属王太岳无疑。

起初听闻楚王杨宸在回京路上遇刺,还不觉得这永文五年的最后半月能闹翻天,直到今日退朝才知道这最新一则流言的危害之重。

“各位如何看今日长安城里的传言?”王太岳坐于主位,举手投足间皆是那副首辅大人该有的淡定和从容。

作为门下省六部之首的宇文杰自然是率先应之:“此事涉及天家,传出此言无非是借着太后奉安阳陵,各地藩王和他国使节与因来年的春闱各道士子齐聚长安的时节,惹民沸而投石问路了”

平日里虽贵为三相之一,可习惯了看王太岳和宇文杰眼色行事的李春芳自然是接过话去:“依我看,此贼其心可诛,各国使节自然不敢妄议我大宁的家事,除去已经入京的三位殿下和遇刺的楚王殿下,其余诸位王爷赴京还需时日不必酌情太多,只恐这入京的士子和北上的三镇兵马生变”ъìQυGΕtV.net

李春芳所言不假,天下各道的士子,大多年轻气盛不懂圆滑通融,在当今永文帝崇礼施仁政的数年之内,士子们惹出的事可不少,为了那仁义礼智信五个字,难免在长安城里来一出太安门前问礼于陛下,若是再到考场里弄出个什么“敢问陛下,明知天下冤之而杀,何以为仁?纵杀之,又言囚于幽巷,欺天下万民何以为信?屠戮亲族何以为礼?”的大案来,可就要翻天了。

俗话不是说:“不怕士子读书,就怕士子头铁”么?仗着陛下怜惜天下读书种子,这头铁以身犯险求个富贵的人可不少。

户部尚书李德裕也接过话去:“李相所言甚是,士子民心,不可不防”

杭安也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