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第八十一章(1 / 5)

太帝君怔了怔,这一刻他才开始紧张起来,这种紧张并没有随着朱承启的离开而消退。

朱承启没待多久就走了。他走之后,太帝君贴身的刘公公便端漆盘过来奉茶。

太帝君扶额问他:“大理寺那边怎么样了?”

刘公公就叹气,望着大理石地面缓声回话:“真没想到,杨侍郎府中除了书卷,再无长物,家中下人都没几个,不过是个二进的小院子,根本看不出是个四品大臣的家。她下属谭郎中也不肯在那指认的罪状上签押。”

太帝君目光抖了抖:“谭郎中?可是原先永宁侯儿婿谭政?想当初也是个两面三刀的走狗罢,如今倒唱起忠犬的戏了?”

“是了,那只老狐狸,叫她签押,她却一拖再拖,否则昨夜就能动手了。”刘公公躬身回道。

太帝君脑海里回荡着方才朱承启的那句话。现在他是皇帝,是这天下的主人,当初答应好的事,他现在难道想反悔了?

“谭郎中不签字,却盖了章——-虽是她夫郎瞒着她盖的,但也足够叫大理寺严查此事,况且填账的事,老奴着人查过了,确实是杨侍郎亲手做的。”刘公公道,“不过老奴觉得此事有蹊跷,那可是九千多两银子,是要掉脑袋的。杨侍郎那时才刚上任便监守自盗,有点说不过去。”

刘公公说完话,发觉太帝君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神情冷漠,他才明白自己可能说错了话,当即收声不再说下去了。

刘公公跟了太帝君二十多年,也是为数不多知道朱承启秘密的人,可谓是太帝君的心腹。

他清楚地知道,太帝君先前也很喜欢杨思焕,得知五皇子看上了新科探花,当年恩荣宴,太帝君从御花园亭子的屏风后面看过杨思焕,也动过要先帝赐婚的心思。但后来通过陶尚书,得知杨思焕家境清寒,又有婚约在身,便作罢了。

后来五皇子为了这么一个女子,要和他“皇姐”闹,搅得宫里乱七八糟,差点就触怒圣颜、耽误“女儿”的前程,那时候太帝君对杨思焕的印象就不大好了。

如今又闹了这么一出,杨思焕和帝君有了首尾,还闹出人命来,这事传出去怎么得了?皇家的颜面何存?

太帝君也知道,陈涵的话不可信,其多半是想报复杨思焕,但事已至此,事情的真相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朱承启登基之后就变了,天下在他手上运转得井井有条,百官拥戴他,一如先帝在世时的模样,在这宁静祥和之中,他好像已经忘记当初的承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