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 第五十八章(1 / 5)

杨思焕跨进大堂,抬头先看见一个烫金青地大匾,写了斗大的四个字“寅清赞化”。壁挂松鹤水墨丹青,大紫檀雕荷纹案上设有二尺来高青铜香鼎。

礼部尚书陶大人高坐在上首,看着杨思焕进来,就抬手让她坐下。

整个大厅只有她们二人,陶大人开门见山。

“大理寺寺丞刘大人来过,突有急事就回去了,眼下刚走。”

杨思焕微微颔首,就听着陶大人讲。

“大理寺来礼部例行核查账目,本部需出人陪查,这种事交给你们年轻人来做是不错的。”陶大人一边说,一边起身背手往门外走,“你去同司务说一声,本月你就不必点卯,安心配合她们。”

杨思焕应了是,抬眼看陶大人已经走远。

常听说三司会审,大理寺便是这三司之一,一般的小案都不会送到大理寺。

案子经过地方知州初审,按察复审,刑部再审,最后才会交到大理寺来判决。能到刑部已经算大案了,如此看来,大理寺轻易不出手,一旦出手,必有大事。

陶大人说得轻描淡写—-例行核查。杨思焕却觉出蹊跷。遂将礼部郎中谭政叫到跟前,细问一番才知道,这事果然没那么简单。

哪里是例行核查,分明是有备而来。

整肃吏治的风波不断,御史台又有人上书弹劾礼部账目不清,这次却不是针对个人,而是直接把矛头对着礼部来。

文死谏。

如同战士渴望战死疆场,古来言官也有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死于进谏。

因进言而死,永载史册—-一人死谏,全家光荣。她们什么都敢说,巴不得有一天被皇帝杀掉,但事实上,并没有几个皇帝敢杀言官,除非她不怕留下千古骂名。

她们连皇帝都不怕,又何惧礼部?

杨思焕揉了揉眉心,陶大人叫她配合大理寺查这些事,等于将她丢到风口浪尖,不论结果如何,她都难做。

一方面,查自己内部人,查不出来会被认为窝庇徇私。原本她因修典升官,就已有不少非议。wap.bΙQμGètν.net

御史台弹劾的奏折中,好几本有她的大名。说来说去,都绕不开那件事:说她找人代编典籍,以此沽名钓誉,欺君罔上。

折子辗转到了太女朱承启手中,她叫人重新誊写一遍,隐去姓名,又以朱笔亲注:“那书孤看了几遍,受益匪浅,孤信子初,母皇亦然。”

字如其人,整洁大气。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