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第四十七章(1 / 8)

杨思焕心里清楚,宫里的主子她都不好得罪,什么也不管,先谢过恩再说。

小太监见她轻描淡写地道谢,有些失望,却也没多说什么。

别过小太监,她疾步进了翰林院,她新上任,由专人引进衙内,去拜谒掌院学士孙呈。

杨思焕与新科状元张珏、榜眼刘建站在一处,后面立着几个馆选进来的庶吉士。

孙呈端坐在书案前,几人一道见礼之后,孙呈温声问:“今日头一回参朝观政,感觉如何?”

榜眼刘建回:“回大人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今日初登庙堂方知乾坤之阔。”

孙呈点点头:“你们常年埋头苦读、不问世事,初出茅庐很多都要现学。

较起八股文,朝政却要复杂得多。你们方入翰林,踏实务实为上。翰林之内,不乏才高行洁者,平常有何不懂的,便去虚心求教一二,切勿心浮气躁。”

“下官谨遵大人教诲。”

孙呈又道:“翰林者,主制诰文辞、纂修国史及译写文字,为皇女龙孙讲经解义。你们既入翰林,日后自当克己复礼,勤勉益甚。”顿了顿,抬手指着刘建问:“你便是刘建?”

“正是下官。”

“陛下前日诏我进宫,命本官从你们之中,择一人为十一皇女开蒙,你可愿意去?”孙呈道。语气虽带征求,却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能为皇室讲经,是求不来的好事,但讲经对象是十一皇女似乎就不大简单了。

十一皇女是太女殿下唯一的同胞妹妹,将来太女承帝位,那十一皇女就成了皇帝的唯一胞妹,最是无情帝王家,离皇位越近,越是不好做。

有这层关系在,此事说不清好坏,刘建只能拱手应下:“多谢大人,下官愿意一试。”

孙呈颔首,又道:“还有一事。”说到这里一顿,而后才道:“圣上下令修典,契以经史子集百家,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其中天文部分暂无人负责,你们有什么想法?”

杨思焕闻言,当即想到明朝的《永乐大典》,盛世修典继往开来,意义非凡。看来永宣帝抱负还真不小。

这事一旦做好,便是功德一件,更能万古流芳。但一般很难做成,前有撰写天文部分的编修触圣怒,领杖十五,此事朝庭上下俱知。

孙呈就在新科进士面前提这事,只是提一提,她料想也没人会愿意做。

果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