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0 章 氐土貉:朝局裂变--中(1 / 5)

大·司马 夜雪行寒 2225 字 9个月前

闻之上庸失守、孟达被斩之后,诸葛亮深为震惊,虽然打从孟达不听自己劝告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对这种结果有所预料,不过当亲眼看到司马懿居然敢先斩后奏,仅有八天的时间就从宛城杀到新城,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攻破上庸,这样的敌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不过同时诸葛亮也清醒的意识到,司马懿此时的主要任务是镇守荆州防备孙权和陆逊,他两次声名大噪的战役都发生在荆州战场,纵使曹睿不追究他未经请示就擅杀边疆大臣的罪名,朝中那些对他忌惮猜疑的人也不会坐视不管。

诸葛亮所料不差,司马懿将孟达的首级传于京师之后,魏国朝野掀起了极大的波澜。

曹睿看了司马懿的请罪奏章之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出于对司马懿的信任他并没有想要责怪的意思,反而还想大肆奖赏他,这时曹真站出来反对说:

“孟达造反一事尚没有完全定论,就算是确有其事,舞阳候也没有权利擅自动兵攻伐我国城池,更不要说杀害镇守边境的大将了。如果陛下因此时奖赏司马懿的话,那么就会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口子,从而有增加武将相互攻伐的风险,还请陛下明察!”

不得不说曹真的话很有道理,从大局上考虑来说也不应该封赏司马懿,于是曹睿放弃了原意,命令司马懿在马上将所部人马撤回至宛城,然后以边郡新附、户口不实为由将司马懿请回京师洛阳征询意见,由襄阳太守孙礼暂代其职位,实际上是在无形之中削去了他的兵权。ωωw.Bǐqυgétν.net

这一点自然瞒不过司马懿,他也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局面,不过他更加清楚的是曹睿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完全出于他的本意,而是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而已,用不了多久自己一定会回到原有的位置,所以他心甘情愿的奉诏返京。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一月初,得知司马懿被削去了兵权调回洛阳之后,诸葛亮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开始利用这段空档趁机发动北伐战争。

在起初商讨具体策略的时候,魏延提出了自己经由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大胆想法,但诸葛亮认为这样没有足够的把握,风险很大,所以没有同意。

而马谡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在散帐之后他尾随诸葛亮回到了书房,企图说服他。

但这时司马昭却认为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是正确的,他对马谡解释说:

“虽然魏延将军的计略有一定的道理,或许也能收到他所说的奇效,但同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