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春分(初候)(1 / 5)

大·司马 夜雪行寒 1916 字 9个月前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孙刘联盟确立后,孙权将曹操送信前往江东的使者驱逐出境,并且亲自回书曹操说自己愿意和其在长江之上一较高低。

得知孙权的回复后曹操似乎是早有心理准备,他对程昱说:

“太好了,我正愁找不到理由对付孙权,这个毛头小子居然自己撞上来了。”

头脑十分清醒的贾诩因为之前自己的意见已经和曹操的意愿出现了相悖,在他看来孙权和刘备既然已经结成同盟必定有所准备,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个想法提醒曹操。

然而已经等不及想要踏上江东大地的曹操已经渐渐失去了该有的冷静,他认为应当趁着孙权和刘备刚刚结盟,军事方面的衔接还不稳定,所以他不顾还没有完全操练完毕的水军就强行令其开拔,向夏口进发。自己则率领后队人马随江前行。

这时刚刚归降的徐庶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被允许和司马懿一同伴随自己左右随军。

起初看到徐庶的时候,司马懿觉得他的眼神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他也在私底下询问过徐庶,然而徐庶却矢口否认自己和司马懿有过一面之缘。

对于眼前这个话不多的“颍川八士”之一,司马懿了解的很少,他只知道曹操在追击刘备至当阳的时候,徐庶因为其母的原因转而投降了曹操。之后他力劝曹操不要屠杀已经被曹军所俘虏的刘备之女和士卒,并以招揽人心为由说服了曹操将刘备归降的数千士卒编入了自己的麾下。除此之外曹操还善待了刘备的女儿,免遭乱军□□之灾。

从直觉上来看司马懿认为徐庶并不是真心归降曹操的,于是他便对其进行试探。

当徐庶在曹营当中第一眼看到司马懿的时候,他心中感到十分震惊。司马懿从他极端的眼神变化之中察觉到了这一细节,并且确定了眼前这个人自己一定见过。

闲聊的过程中,司马懿假装无意间问到了徐庶背离刘备的原因:

“元直先生可真乃当今难得的孝子,在得知了母亲身处曹营之后,居然毅然决然的抛却了自己效忠已久的主公,真可谓是忠孝两全之人呐。”

徐庶干涩的笑了笑,他当然知道司马懿的话表面上是在挖苦自己,实则是想要试探自己的真实意图:“仲达先生过誉了,为人者必当以孝道为先,家母既然为丞相大人所照料,元直必当亲往投效以报之,至于刘皇叔的知遇之恩只能来世再报了。”

司马懿发现徐庶的话滴水不漏,自己无法找到明显的破绽,为了避免再深入的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