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学生活(1 / 3)

然而王继圣最喜欢的是去听各地教授名流到学校演讲的报告会。

有什么云的,什么敖的,他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学校请来了一位搞收藏的收藏家马什么,他的演讲引起了王继圣的极大的兴趣。

马先生在台上侃侃而谈,他说:“我17岁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华,那时人的17岁跟今天的17岁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了多少信息啊。而我们那个时候对外界却知之甚少。

你们听得见潮起潮落大千世界的声音。看得见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社会。所以陆游描述说,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而我17岁的那一年,如痴如醉地读书。当时的书很少。所以逮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读过赫胥黎的《天演论》。读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我还读过专业的医学书《内科学》,还读过许多没有封面的残书。

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一口气读完,在我年轻的时候是家常便饭。读书这件事儿,只有当时苦,日后才能甜。x33

18岁的时候,我去农村生活。知晓了农民的艰辛,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

那些日子,正是我读书的最好时光。我读过农民准备糊墙纸的书。书虽破,仍乐此不疲。文不全呢,却开卷有益。

二十岁时,我进了工厂当了工人,又感受到工人的不易,不仅要学习本事努力工作,还要养家糊口,期盼未来的美好生活。

26岁时,我又开始写小说,比如《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等等。

上天垂青,我的小说很快的就发表了,一夜成名。那时候出版社缺人手,我又幸运地当上了文学编辑。

那些日子里,我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十年的文学生涯,让我结识了中国新时期最有名的作家们。让我知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我感到波澜壮阔的时代正向我们涌来。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很幸运的。五十年代生人,那时战争刚刚结束,新中国才建立,百废待兴。我们的人生曲线与国家发展的曲线高度吻合。一直向上、向前。

年少时吃点苦,受点累都能承受。改革开放。我们年富力强。恰与时代的发展匹配。所以就一步不落的跟上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些都是因为年轻啊。青春太美好了,让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还是年轻好啊!”

王继圣深受触动,他才23岁,尽管心灵上已经是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