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故国何在(1 / 3)

中年文士皱眉道:“这些话要是早个十几年听到,无论如何也不会赞同,还会觉得你是个狂悖之徒。这些年寄居在村落之中,亲眼目睹周围乡邻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才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徐漠点头附和道:“若是先生受过颠沛流离之苦,这种感触只会更深。”

中年文士面色柔和,似乎在追忆某些旧事,有些疑惑的询问道:“以公子这个年岁,难道也有些过往不可追思?”

程南音白了一眼徐漠,嗤笑道:“先生可别被他忽悠了,这家伙小小年纪,能吃多少苦头,无非就是在您面前装个样子罢了。”

中年文士有些意外的瞥了一眼徐漠,轻叹道:“要是这些道理都是公子凭空悟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徐漠摇头道:“先生谬赞了,学生家境还算优渥,可自小便离了家中长辈,这才涨了些见识。”

中年文士笑道:“听公子口音,不像是西疆大户,想必是从南境过来的吧。”

徐漠点头道:“先生见多识广,才几句话便猜出了学生的来历,莫非先生也去过南境。”

中年文士没有回话,只是眉眼间多了些别样的情愫。

王三才插话道:“公子,先生的家在南境吗?我可没听他说过。”

徐某摇头道:“先生的家就在西疆,院中一切布局与南境完全不同,极有可能是南召遗民。”x33

中年文士颔首道:“公子果然心细如发,三言两语就道出了吴某的来历。”

徐漠笑道:“只要多留意细微之处的差别,能猜出来不算难。何况以先生的学识,隐于乡野,自然会有些难言的苦衷。西疆这五年,对有识之士的招徕力度不小,但凡有几分真才实学,皆可入洛阳一试。先生甘心埋没满腹才学,多半是心系故国,不愿为我青云所用。”

中年文士叹息道:“吴某这些底细,公子稍加揣摩便无一错漏,看来也不是寻常之辈。”

程南音呵呵一笑,打趣道:“你们这些读书人,腹中的弯弯绕绕可真多!南召灭国,罪在己身,先生何必纠结于前朝往事。”

徐漠摇头道:“忠于故国,不算迂腐,读书人的有些坚持,不能简单的以对错论之。”

中年文士又是一声轻叹,摇头道:“身为南召臣子,不能劝谏君王的过失,已致于国破家亡,千万黎民流离失所,这是吴某的心结所在。满腹经纶又有何用,还不及寻常刀兵之利。”

徐漠转过身去,拾起一片枯叶,握起拳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