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三千六百九十九跪(1 / 3)

南召旧都定西城乃西疆第一大城,五年前被西越大军围困,青云守将拓拔坚直面西越桂山王阮无恤,以五万兵力抵挡西越二十万大军。

那时的青云城里,朝堂上下醉生梦死,西疆前些年的那场大胜,足以彰显青云国力之盛。灭国之战,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是无比显赫的功绩。

百年之后,在宗祠与史书中,都会添上几笔浓墨重彩的歌功颂德,供后世子孙祭拜瞻仰。

战事初起,拓拔坚便连发十二道求援奏疏,兵部若能及时调动大军援救,定西城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落到阮无恤手中。

可惜,十二道奏疏到了兵部,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下文。兵部尚书周峰安甚至亲自下令,驳斥拓拔坚危言耸听玩忽职守。

这位天子近臣的为官之道,求的就是一个无为中庸。迎合天子的事,一分一刻都不拖延,触怒龙颜的事,一丝一毫也不沾边。

到了他这把岁数,官运与办事能力,几乎是不沾边的,有着几十年的资历打底,扶持几个亲信做应声虫算不得难事。

政务上不决也不断,但凡遇到疑难杂症,就挑些有傲气的,又想冒头的后辈出来抢着干,出了差错,假惺惺的维护一二,得了功劳,也是他驭下有功。

陛下一门心思全放在筹建灭国碑这件大事上,若是让拓拔坚的奏疏流落到了朝堂之上。拂了陛下的兴致,一着不慎就会断送他的仕途。等做满这个任期,既然遭了陛下的记恨,只会落得个年老致仕,归养故里了此残生的下场。

运筹帷幄了一辈子,即便有大风险,他也得赌一把。

索性叫来门下弟子,寻了份天水郡半年前的奏报,与十二道奏疏一并驳回。

明面上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半年前天水郡守上书朝廷,西疆风平浪静。如今,西越贼子稍微有了些动向,拓拔坚作为守城边将,不但不尽心抵抗,还危言耸听妄图从朝廷这里拿好处。

本着谨慎处置的原则,只能驳回奏疏,等兵部使节探明情况,再行处置。这样一来,谁也不能从他兵部挑理。

青云皇朝自本朝天子即位起,有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倾向。这与坊间那些流言脱不了干系,永宁王原本是天下人都认可的未来帝王,最后却死在先皇手里,最后让平平无奇的七皇子,坐收渔翁之利,夺了青云帝位。

以永宁王当年的风采,任谁都会有些意难平。毕竟,这位皇子,有着开疆拓土的功绩。八年荡平北境三镇,为青云舆图足足增加了三郡富饶之地。更有当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