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范崇实心领神会(1 / 3)

乌龙江轶事 闲人老闵 1163 字 9个月前

第399章周柄文仍不死心

周柄文无比自豪地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谢家叔侄。

他见他们听得认真,又断续说道:“我们刚才在‘三大士殿’内拜过的‘观音大士’像,也是1829年用青铜铸造的,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的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三大士殿’还有一尊缅甸‘玉佛’,是1922年文殊院的‘性鳞’和尚历尽艰苦,一路募化,步行到缅甸请回来的,也是十分珍贵。在菩萨像旁边,还有一尊‘护法神’‘韦驮’的塑像,是清道光九年,文殊院第七代方丈‘本圆’大师请来著名工匠,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不说,塑像的童颜神态,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传说中‘韦驮’的‘童子相貌和将军威仪’。很多人见了‘韦驮’塑像上的盔、铠、靴、杵和链锁、浮雕花饰,都赞不绝口地承认,这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文殊院内还珍藏有明、清以来搜集的上万册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有‘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还有‘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其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另外,还有一幅‘果亲王’的墨迹也十分珍贵,这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不作一片,麦里有面。”x33

“文殊院的藏品真是不少呢?”谢承治对其他东西不甚了解,却晓得“果亲王”的墨宝在现在十分值钱,忍不住地叹息起来。

“还有呃!”周柄文说到兴头上,继续侃侃而谈:“比如,印度的‘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的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的‘经简’以及‘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都是了不起的佛教文物。其中,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做工细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仍然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