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谢家门前施舍忙(1 / 3)

乌龙江轶事 闲人老闵 971 字 9个月前

第六章谢家门前施舍忙

藏在芭茅丛中的魍魉身影,急匆匆地朝金溪坝的谢家大院跑去。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地出名的赖皮,外号叫“高疯子”的讨口子。这人个子不高,背还有些驮,却是天不怕,地不怕,天生一张厚脸皮,哪里有热闹就喜欢往哪里窜,遇事还爱强出头。他走南闯北吃百家饭,学了一些江湖手段,自以为很了不起,别人说天上,他晓得一半,别人说地上,他全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不安宁。x33

高疯子紧跑慢跑,终于远远地看见挂着一对大红灯笼的谢家宅院了。

在这座宅院的大门口,站着两个端“明火枪”的家丁,他们警惕地望着门口的台阶下守候着的一群衣衫褴褛的穷人。那些穷人扶老携幼的迎着寒风,翘首站在这里,是在等待这里的谢家一年一度施舍给他们的一个包谷粑粑。

谢家在金溪坝是几百年的名门望族,从他们的祖先谢泽开始,就传下来一个规矩,遇到灾荒年和逢年过节都要施粥。只不过,平日里是在谢家的大门外支上一口大铁锅,熬上包谷稀饭,清汤寡水的见人舀一勺,包谷稀饭稀得照得见人影。有好事的人得施舍后,把包谷稀饭端回家,滤掉稀饭里的水,把剩下的包谷渣用称药的戥子秤称了一下,谢家施舍的一勺子包谷稀饭,正好有五钱煮熟了的包谷渣。虽说是谢家施舍的稀饭里清水多、包谷少,但是每次前来领取食舍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今天可不同了,自从谢家修起了这座宅院,现在谢老太爷的父亲谢恩先又立下一个规矩,每逢大年三十,谢家要给前来领取施舍的人发一个包谷粑粑。这个包谷粑粑不用好事的人去估量,只要吃到肚子里,就晓得一个包谷粑粑起码有四两包谷面,等于是平常的八碗稀饭。今天又是谢家一年一度施舍包谷粑粑的大年三十,前来等候的人自然不少。

好不容易到了“申时”,谢家大院紧闭的侧门终于打开了,站在那里等待施舍的人们突然听见开门发出的声音,立即兴奋地骚动起来。他们一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屏息静气地朝侧门望去。只见谢家八个趾高气扬的背着“明火枪”的家丁,两人一对地抬着四只装着黄灿灿、香喷喷包谷粑粑的大箩筐,从侧门里鱼贯而出。

谢家不仅宅院修得豪华,主人讲究排场,就是家丁的穿着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不过,他们和所有的四川人一样,向来是顾头不顾脚:一年四季都是头上裹着一圈白头巾,身上穿着黑色短褂,腿杆扎着黑色绑腿,脚上穿一双草鞋,外省人初来乍到,不晓得四川人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