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6)

乌龙江轶事 闲人老闵 2522 字 9个月前

老闵接到县政协的通知,就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上班了。

说实话,快到点的年纪了,能够安排到县级机关领工资,这对老闵来说,也算解除了一辈子的后顾之忧。

组织上虽然没有给他安排职务,但看在他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增补他为县政协的委员,保留他的乡镇长级别待遇,在县政协文史委办公室给他添了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藤椅。也就是说,从今以后,他就是县政协文史委不占编制的工作人员了。

乌龙镇所在的县本来就不大,县政协说是县上的四大领导班子之一,人也少得可怜。在老闵没有来报到上班以前,文史委就只有“一个半人”。

“一个人”是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一个女同志,姓杨,喜欢唠唠叨叨,却是一个热心肠。她见了老闵尽管彼此还不太熟悉,仍然是口无遮拦地向他诉说着自己在县政协文史委的办公桌前,付出的大半生精力和心血。她与老闵年纪相差不是太远,其中的酸甜苦辣老闵也略微体会到一、二。老闵上班后,逐渐了解到,她确实是以她的文弱之躯支撑着县政协文史委的门面,她在县政协工作三十多年,先后出了三十多本文史资料书籍和四十多本文史专辑。可谓多产的编辑,县政协回赠她的是任命她为文史委的副科级调研员。与她相比较,县政协一些比她参加工作晚十多年,基本上是混日子的一些同僚们,却个个比她进步得快,那些人不是“主任”职务,就是带“长”字号的官员,就是几个混得比较差的,委屈当上调研员的人,也比她的职级前少了一个“副”字,怪不得她见了老闵,就喋喋不休地诉起苦来。

文史委的另“半个人”,是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小伙子,姓李,年纪不大,精力旺盛。他一半的工作是在文史委给杨大姐跑腿,当当下手;另一半工作是在县政协办公室打杂。

老闵上班以后,那个支撑门面的杨大姐照例要自己掏腰包给新来的同事举行一个欢迎宴会。杨大姐的家庭负担很重,她为了给老闵举办这顿招待宴会,把给老伴从前买的十元钱一包的“娇子”香烟换成了五元钱一包的“天下秀”。给读小学孙子的零用钱由每天三元削减为一元。她自己更是带头节减,由过去省掉早餐,变成也不吃晚餐了,理由很充分,是为了减肥。其实她本身就营养不良,与现在人们普遍患的“高血糖”相反,她患有“低血糖”。加之她长期伏案做文字工作,缺少运动,一米六的个头,年过半百的岁数,体重只有九十斤,又何须减肥呢?

招待宴会定在周末下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