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高丽国来使(1 / 5)

大明皇太孙 小仔 1756 字 10个月前

天越来越冷了,朱允熥自从回来之后,几乎每天便是出入在东宫和文华殿这两个地方,在东宫的话大多是处理一些不是很大的事情。

而到了文华殿,便是帮助朱元璋先审核一遍内阁送过来的一些奏折。

送过来的奏折基本上都已经是内阁在上面写好了意见,做过简单处理的。

到了朱允熥这里,协同杨士奇,杨荣,杨溥然后进行一个初步的审查。

有问题的驳回,让内阁重新处理,没问题的就送到朱元璋那里,由朱元璋最终裁。

说起来简单,却非常复杂,有时候甚至在朱允熥这里便被驳回十几次,送到内阁去。

而有些在朱允熥这里通过了的,在朱元璋那里又会被多次驳回。

然后由朱允熥再行商议,给出新的方案,实在不行就又驳回内阁。

总之流程非常的繁琐,但经过这样繁琐的流程,最终所处理好的奏折效果,便也非常的好。

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许多事情都能够完美的解决掉。ωωw.Bǐqυgétν.net

总体来说,大家配合的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他们三人,虽然一开始有些陌生,但是都是极具才能,而且在处理朝政的事情上都富有极强的远见。

故而,在处理一些奏折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非常激烈的讨论起来,而相互也被对方的能力所折服,很快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成为了这文华殿一个强大的组合。

有时候他们驳回到内阁的一些奏折,甚至让内阁几名大学士都感到震惊。

如此这般,每天的奏折处理,也越发的流程化。

并且加快了效率,这让朱元璋非常开心。

果然如朱允熥所料,找来了这三杨,能够在处理朝政的问题上,少走许多弯路。

有了三杨进入这朝政的处理之中,朱允熥和朱元璋反倒轻松一些。

因为他们看过这三杨处理的朝政奏折之后,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意见,只需要看一眼,少操了许多的心。

便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

于是,爷孙经常在御厨房喝喝茶,烤烤火,聊聊天。

时不时的外面的太监宫女们,就能听到那御书房内,传来朱元璋和朱允熥开怀大笑的声音。

这样的场景,自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便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众所周知,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