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琉璃啊,琉璃!(1 / 3)

马六把自己在龟兹国的遭遇说了一遍,过程倒是也不复杂。

他到了龟兹第一天,就和商队的人商量过,先拿出五十瓶香水和五十块香皂试试水,看看行情和价格。

结果200文一瓶的香水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卖光。

那场面堪比某个自诩南亚第一大国的国民赶火车的情形。

随后马六原本想趁热打铁接着卖,可转眼就发现那些香水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价格飙升之下,很快就到了三枚萨珊波斯银币一瓶。x33

那些带着香水去的商人见了就眼红,纷纷要求涨价到5个银币一瓶。

马六力排众议,将价格定在一个银币,并且限量供货,每天只卖50瓶。

然后让那些商人在暗地里往外抛售,价格比那些倒卖的始终低上几十文。

这样价格最终稳定在一个银币,黑市价格也逐渐被拉了下来。

但也就是因为马六的运作,让香水变得更加奇货可居,每天的销量丝毫不受影响。

或许有人会觉得价格高是好事,没必要特意往下降。

可就像金玉淼之前分析香皂时说的那样。

香水这东西并不是不可替代的产品。

比起香水,西域本身就有着香料,而往来西域的商人还能弄到更西亚国家的香膏。

香水在香料市场上属于异军突起,价格可以高,但绝不能太离谱。

当一样商品的价格超过它的市场定位和实际价值太多,即使再怎么奇货可居,也只会沦为淘汰品。

价格过高,对于一个新问世的产品绝对不是一个好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乾江前世听说过的一个高价雪糕,钟薛高。

如果价格低于市场,可以通过调整包装,调整净含量,产品升级等等途径和理由进行提价,这种正向提价,会让消费者觉得东西在变得更好。

但是如果价格一开始就定太高,频繁或者大幅度的降价,等于是在自损品牌形象,让人觉得商品本质就是“廉价”“残次品”。

这些道理马六虽然不全清楚,但是凭借着天生的经济头脑,还是在危急时刻将情况稳定。

即使冲着这一点来看,马六这个西域大使也绝对尽职尽责!

至于肥皂,刚开始买的人一听说是洗澡用的,基本就无人问津,一天也没卖出去几块。

结果第二天就来了一群人直接甩下一大袋金币,将所有的肥皂全部拿走。